分享

心学漫谈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7-18

皇汉巍巍:

作者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一剪闲愁:
主张静修哈,颜元已经批到: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笑嘻嘻吃酒:
大程算屈指可数的大哲之一,宋代张载大程算顶尖的。

雙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迄今读来,仍然余音绕梁,心有戚戚焉。

笑嘻嘻吃酒:
大程沒留下什么著作。

雙月:
二程全集里有程颢的,最出名的有定性书和识仁篇。定性书又名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是一篇回复。

笑嘻嘻吃酒:
但程氏易传的乾坤应该是大程所授。

皇汉巍巍:

宋明诸儒中,大程子是最牛的,可惜狠人话不多。

笑嘻嘻吃酒:
程氏易传内部并不统一,明显有两种见解,小程之外,必是大程。

皇汉巍巍:

横渠的笔力是最强滴,二程也只能佩服的份。

一剪闲愁:

孟子笔力也厉害。

雙月:

孟子文笔好,举例子不行,被后人挑出不少逻辑错误,我记得逻辑学教材喜欢拿孟子举反例。

皇汉巍巍:

大程的这诗,可不仅仅是静修那么简单,只是静修的话,就没那么牛逼了。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是唯一揭示的人。

雙月:

横渠张子问于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如?先生因作是篇。定性书,是回答横渠这一问题的。实际上外物这个词都有问题,性无内外。

皇汉巍巍:

彼时的横渠,不是累于外物,而累于外教。将解脱法门,去比附自己的修行了。即使解脱法门,也没有不依赖外物的。犹累于外物,是无可逃脱的。

雙月: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一剪闲愁:

为什么分内外呢?

雙月:

《庄子》所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皇汉巍巍:

内外远近,是认识的起点哈。

雙月:

性无内外,是程子给出的解答。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

一剪闲愁:

内指什么?外指什么?

雙月:

两忘,是庄子的味。张载的外指的是外物,内指的是人之性。

皇汉巍巍:

横渠的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所以可能是二程子在这里有了啥误会。直接问定性,已经是果地的事。

雙月:

这里取的是乐记讨论的问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感于物而动,这里感物之性,与所感之物,便已分了内外。

一剪闲愁:

心静,的确能感知事物本质,知、止、定、静、安、虑、得,《大学》所说次第的确没错。

雙月:

但程子讲的内外之两忘。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这里说澄然无事,孟子却讲必有事焉。

一剪闲愁:

佛教讲戒定慧,觉得路径一样。

雙月:

定性书中,大量使用庄子的用词。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一剪闲愁:

《齐物论》很像是心物一元的表述哈。

雙月:

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明觉为自然,照无物之地。张子这里很明显不是。

曹小旦:

内外,就是佛儒,佛学经典称内典,心内之事。治人应物,外事。明道最后结论是:内外两忘,澄然无事。非空而何?

雙月: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用这句来总结更为妥帖。

曹小旦:

心学内求,很容易陷于佛。理学规矩,可守儒佛之防。

阳明致良知,有仁者安仁之意,但更在内求致之。

雙月: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此点多强调仁者安仁。良知自足,做事便是。这种倾向,恰恰不是阳明主流,而影响于日本。

皇汉巍巍:

所以说,宁学朱子,勿学王子,学王子容易走偏。

一剪闲愁:

TG讲精神力量哈,并实践成功。

曹小旦:

墨学的牺牲精神,与心学无关。兼以易别,摩顶放踵,不畏牺牲,追求解放。

笑嘻嘻吃酒:

双月说得是,不能齐内外,无以论心性。

曹小旦:

皇汉巍巍:

良知,即不思而得,至少有这个属性。

曹小旦:

心自光明。

皇汉巍巍:

离却这个说良知,都是俗知。

曹小旦:

阳明有这个意思。

阳明两种倾向,但显然更强调成圣,圣人之学。

皇汉巍巍:
成圣、成贤、成人。

曹小旦:
良知本是明白,反而是日本阳明学所强调。

皇汉巍巍:
学要学好样嘛!

雙月:
王学到了日本。反而以实践为重,启迪了明治维新一代。

曹小旦:
是,特别是武士道,良知本是明白。实践起来,有一种殉道的神圣。

雙月:
维新派志士多出于吉田松阴门下,他便是朱舜水所传的阳明心学后人。吉田松阴本身是个狂士,二十几岁便试图一个人潜上美国船偷渡,见识一下敌人的国家是什么样。偷渡失败后,为倒幕运动宣传,最后被处死。

皇汉巍巍:
实践性,一直是中国学问的根性。魏晋玄学,算是稍微扭曲了一下。西哲传入,又弄成了象牙塔,本来压根不是问题。

雙月:
中国确实没有追求纯粹知识之传统,在欧陆哲学传统中,能用的反而是低级的,无用的才是高级的。

皇汉巍巍:
所以他们一直没用,都烂地里了,在中国,如果说一句没用的东西,那是骂人很狠的了。这点在旦总学术上,体现的尤其明显。对坐论心性的,鄙视之极。乃至对横渠夫子的四句教,都恨不得破口大骂。

雙月:
在西方,如果说用人use you/use me ),那是说利用人,是不好的意思,确实有这种文化的差别。汉语语境里面说用人,就是很正常的管理学名词。

皇汉巍巍:
西哲容易陷入悖论,他们鼓吹无用才好,那么,他的这一结论本身,是有用还是无用呢?所以,极其不究竟,过于浅薄。

曹小旦:
袖手心性,于大宋可为之世而不为,何惓惓于后世? 四句教,典型的空谈。

雙月:
《庄子》云:无用者,正所以为大用也;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中国哲学界有引用这句。

皇汉巍巍:

座右铭都是空谈,是努力的方向,一般不是理论的路径,路径别在哉。

曹小旦:

这有个重要的问题,孔子不为,是不得已。孟子达穷一出,就是心安理得。到了宋代,水心龙川,主张家国天下,反被鄙视。

雙月:

所谓无用的学问高级,指的是形而上学,因为从前的哲学家研究所有学问,不仅仅是无用的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和政治学伦理学,把自己研究的学问分了个高下。有具体器用的,认为是低级的。

皇汉巍巍:

用不用,时也,哪有无用的东西?

曹小旦:

口念四句教吹牛,反而是正道。

皇汉巍巍:

理想性,追求性。譬如读书四句教,黄金屋之类,其理亦然。

曹小旦:

皇汉巍巍:
皆其类也。旦总鄙视理想主义。

雙月:
但不能说吹牛

曹小旦:
上次闲愁问一贯,我都不作声

皇汉巍巍:
实践理性

曹小旦:

 道学那么惨烈的后果,你视而不见?

皇汉巍巍:
道学的后果,其实是我先说出来的:

理学兴,而有元蒙;

心学起,而有满清。

曹小旦:

理想主义,孔子少了?非是四句教,这是假道学。

学界大部要靠道学恰饭

皇汉巍巍:
西方粗暴野蛮,但把科学传进来了。西学不进来,我们还得在三教里打转转,各种穿插组合。

曹小旦:
明朝的皇帝对假道学也无可奈何,拉去砍了,求之不得,留名后世,这是活脱脱的精致的利已主义。

雙月:
传统道学之弊,主要在禁锢思想。

皇汉巍巍:
这话不通,利己,都把命射出去了,明显不通哈。

曹小旦:
死后名声,比命高尚。

皇汉巍巍:
那文天祥也是为了名声,汗青留名。利己,首先是保住小命。连命都不要,说明逻辑框架应该要扩充一下了。


来源:东方时事解读QQC文化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