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高老夫子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编辑制作:康平法库微同城

(ID:ddaqian200012)

高明文(1885年——1967年)老夫子,康平县小城子镇高家窝堡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于奉天师范学堂,为清末秀才。岂奈天厄文人,灾病降临,在他行将登仕之前,突染沉疴,一卧八年。待到病愈,已是民国三年。

为谋生计,他只得供上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牌位,设馆教学。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呕心沥血,殷勤辅导,做默默无闻的园丁。当时的私塾,只是念书、写仿、打算盘。用现在的话说,只开文学、书法、珠算三科。高老师除对此三科知识耐心传授外,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品德。他经常教诲学生:为人要诚实,反对奸诈。要“力除奸嘎辜妒坏,心存忠厚老实仁”。并将其写成条幅,贴在墙上,当成“座右铭”。这对于正在确立人生观的青少年来说,影响是深刻的。

由于他治学严谨,教育有方,四方慕名前来就学者,连年不断,高低年级的都有,不分高低贵贱,凡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经常保持二十多学生,多时超过三十,以致南北大炕全都坐满,有时还设地桌。经高老师授业,先后步入工作岗位的不在少数,知其名者就有:武可尚、孙显延、高振凤、邓连生、刘景新、崔巍、李贵玺等,他们在工作中都有一定的建树。

伪满时期,私塾受限制。高老师曾多次遭受刁难,经过交涉,每次都得到宽容。主要是他设馆教书的地方偏僻,对官学没有“三盈三虚”之嫌。此外,他还凭借一张慈禧太后(伪康德的祖母)的懿旨(即奉天师范学堂毕业证书),与官方对付。此懿旨为8开有光纸,铅印,开头有“化行俗美,贤才众多……”字句,往下的文字就记不清了。老夫子当年曾向学生们展示过。加上当时在政界的几位门生说情,总算保住了他的私塾没被搅黄。

高老师的日常生活十分俭朴,他省吃俭用,常年吃素,除靠收取学生们的束修(每个学期,每人一斗高粱米(约22公斤)一斤苏油,一百捆秫秸)外,自家还耕种10亩薄地,生产粮菜,维持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圈内常养三、四头毛驴和三四十只蛋鸡,用以补充生活需要。他吸取年轻时病魔缠身的教训,注意保养身体,起居很有规律。每天早起做健身操,晚间按摩,闲时静坐顿齿,定量吃饭、不嗜烟酒,经常吃小米水饭,喝鸡蛋羹,从不暴饮暴食或吃凉硬饭菜,所以体格保持的非常好。年过六十之后,仍然耳不聋、眼不花、齿不摇、发不白,步履矫健。

高老师一辈子无儿,只有三个女儿。解放以后,随小女儿迁往鸡西市。1967年12月在鸡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