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万里 今天又是一个周末日,七点整我们在三阳开泰北面110国道入口处会合,向兴和县驶去。盛夏时节,当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酷暑难耐的天气中的时候,身在避暑之都的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秋的气息。云淡风轻,凉风习习,连日的绵绵细雨使空气湿润起来,打开车窗,做一个深呼吸,新鲜潮湿的空气沁入心脾。 到了兴和,依然是先到明亮饸饹馆,依然是一个荞面饸饹。我和明亮媳妇说,上次我来兴和写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她家的饸饹,无意中给他们做了广告,有人还专门问我,这个饸饹馆在哪里?有的朋友还让我下次回兴和时,带他来尝尝,看看是不是有我说得那么好。她听了后微笑地说:谢谢你啦!说话间,一碗碗喷香可口的荞面饸饹端了上来,我还特意照了一张照片,今天展示出来,不知道有没有馋到你。 据史料记载,故乡的大青山,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战国时期大青山称梁渠山,《山海经》记载:“梁渠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东汉称弹汗山(弹汗为鲜卑语)。匈奴西迁后,匈奴西边的鲜卑族逐渐西进,占据了匈奴的故地。今天的大青山一带为鲜卑西迁初期重要的活动地域。东晋称东木根山(东木,即“无根”的意思),又称七宝山。元代,称大南山。北魏后,随着鲜卑族由盛转衰,大青山的辉煌历史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以至在此后的岁月里,整整沉寂了几个世纪之久。清代,大青山之名见于史籍。今天大青山之名,依然沿用清朝所称。 兴和县城去往大青山的路正在维修,坑坑洼洼的便道很不好走,虽然我们是抄了小路,竟然也走了近一个小时。 我们先到了卧龙峰,受疫情影响,景点停止营业,整个景区空空荡荡,我们是今天来的第一批游客,好在这个景点是开放式的,不影响我们游览观赏。景区内,一条近200米的花岗岩巨石错落有致的坐落在山峰上,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苍龙横卧,这就是著名的“卧龙峰”。 在我的记忆中,大青山是归兴和县的,没想到在兴和境内的只是一小部分,深入大青山腹地,全是尚义县的地域。而且,旅游开发也是河北在做,现在这个旅游区已经做得有模有样,获得了国家森林公园的称号。 整个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3015.67公顷,包含头道背、二道背、董旺沟三个景区。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造,这里已经成了一座绿色宝库、天然氧吧和动物乐园。林区有森林面积3.8万亩,其中天然林1.6万亩,人工林2.2万亩。林区物种丰富,野生植物有628种,野生动物有443种。树种主要有桦树、椴树、山樱桃、野刺槐、山杏、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等;动物主要有狐子、狍子、獾猪、野兔、松鼠、苍鹭等。大青山林区四季分明,春天碧草蓝天,夏天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冬天千里冰封。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7%,负氧离子含量远超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级标准。 在二道背峡谷,建有一座悬挂式玻璃吊桥,全长近639米,宽约4米,最多可容纳800人同时上去体验。我们驱车前往,却走到了吊桥的出口处,那里正在施工,工作人员拦住我们,告诉我们走错了路,入口在对面,我们告诉人家,我们不想上去,只是过来看看。我心里明白,就是到了入口,也没人敢上去,毕竟站在透明的玻璃上俯视万丈深渊,那绝对是勇敢者的游戏。 昨天晚上我做了点功课,在网上查了一下大青山旅游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到还有许多景点,比如金蟾望月、娃娃石等美丽的传说和田园花海自然美景。因为这次时间紧,大家就决定留点遗憾,以后抽空再来欣赏,反正马上要退休,时间有的是。 从大青山顶到尚义县的路是盘山公路,坡度陡,弯道多。道路两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驾车行进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特别惬意。突然看到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挂着草原天路的宣传招牌,我问姐姐,难道这就是草原天路,她说,这也算是吧,这里是草原天路的西路,我们要去的张北,是草原天路的东路。我又问,东路的景色也是这样,她说差不多吧。听到这里,我对去张北的想法突然改变。说心里话,我特别仰慕“草原天路”的取名者,能够想出这么富有诗意、富有想象的景区名称,确实是高人。对于没有到过草原的人来说,在绿树丛中从山底往山上走,坡度又陡,就会有一种直冲云霄的感觉,仿佛行驶在草原天路上。而对于我这个见识过辉腾锡勒、葛根塔拉大草原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中午在尚义吃了口饭,我们就绕道万全,向张家口进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