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旦兴衰(4)男伶与女伶

 戏迷知音 2020-07-18
中国的表演艺术,在清朝以前一直以女乐为主,这并不是说就没有男性参与,而是男性处于次要地位。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女人的地位很低,而表演艺术一直以来也是供人们消遣赏玩的,女性又占了绝对的优势,也就造就了女乐一直占据中国戏剧发展的局面。
本来就是人们赏玩消遣的玩意儿,所以演艺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很低下的,特别是像姑盛行之后,更是沦落到妓之后,所以即使不占主导地位的男乐,也是由贫家子弟或被贬罚的官员来学习表演

 男旦起源在南北朝时的周朝,但真正形成却是在清朝,清政府以有伤风化而禁止女伶,男伶开始占据演艺市场,因为缺少女伶,于是弄假妇人光明正大地成了男旦,而弄假妇人的那些勾搭,因魏连生的到来而被扩大化了,直到民国,在田际云等人的努力下,男旦兼像姑的黑暗历史才被取缔,同时开放坤伶演艺,这对男旦又是一种危机,当时有这样的报导:

禁令一开,首先来京的是花旦,使煤市街的文明园每天都是烂其盈门,票价比一般的园子要高出了一倍,无疑这些人都是好奇心理,到园子里看看,是比家里婆娘俊俏的多,谁还肯去看谭鑫培和那些男班的名角?

谁也没想到开放女伶后的这种局面,正乐育化会以“男女同台,有伤风化”的名义呈请警察厅予以禁止,“坤班不许男人上台”的词义很光明正大,警局自然批准,男女同台被禁止,其实这个申请,更多的是为维护男伶的地位,但是不到一年时间,清一色的坤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坤班的多寡与男班不相上下,各个行当都有显赫的人物,当时秦腔与皮黄班没有分开,就旦角来说,刘喜奎、鲜灵芝、碧云霞、雪艳琴、张小仙、秦凤云、金刚钻等最红,其中尤以刘喜奎最为显著,这使男班再次陷入困境,显赫一时的谭鑫培曾感叹“男唱不过梅兰芳,女唱不过刘喜奎”



 京剧不重生而重旦角始自梅兰芳,而不重男角而重女角,则始于刘喜奎,她固然美艳绝伦,素有武艳亲王之誉,孙菊仙对其大加赞赏,谭鑫培曾与刘喜奎在堂会上同台,谭鑫培主动在前演唱珠帘寨,然后由后台帘往外一看,此时已到半夜,却没有起堂的,随感叹“刘实不亚于当年的田桂凤”,
 易实甫曾作《刘喜奎歌》,其中有“纵知世上奇男子,不及民间好女儿,都人初见娇容态,座比叫天更多卖,几压兰芳与蕙芳”句,可见当时刘喜奎之红火,可惜在她艺术巅峰时,嫁人退出舞台,实在可惜,晚年很凄凉。


坤旦的崛起,使男旦处于劣势,在1930年,梅兰芳为寻求旧剧的更多发展空间,不惜远度重洋赴美国演出,在美国不仅获得博士称号,还得一绰号“雄妇人”,妇人而雄,正好为男旦与坤旦的一个界限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国内称雄妇人,与相公意思相同,美国人未必知晓这个词的含义,称其雄妇人,也有贬义,应该是男性旦角的意思。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问题,究竟男人演女性角色是不是该取消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坤伶重新出现之后便有认识,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中国的话剧运动开始发展,改变了男扮女的问题,使中国戏剧由抽象的表现,逐渐走到写实的一面,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改革。
国外亦有男扮女的先例,西洋在十六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有俳优专门学校组成的演剧团,以男优为主,巡演到西班牙时,开始有女忧加入,到法国也是如此,1660年英国开始有女性登台,逐渐取消了男演女,1717年法国女忧路库留尔红极一时,到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基本上都消失了男扮女。所以梅兰芳三十年代到美国演出,因其在国内的声誉,而在美国赢得很高荣誉的同时,也赢得了雄妇人的绰号,可谓是喜忧参半。

女人演女人是自然之态,男人演女人是模仿之态,这也就是说旦角的一举一动,并非真正女人之态,旦角引吭高歌。也并非真正女子的发声,听着像女人,但又不完全像女人,违反天然,实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产物,也是艺术畸形发展的产物。男扮女,女演男的形式在国外早已绝迹。“然稍微有些新头脑的人,都不敢符合男扮女的技术,而且多数认为这种技术,在现代潮流下,早晚要被淘汰”二十年代的人们都有了这种认识,相比我们现在这些极力恢复男旦的人,是不是倒退呢?

在京剧形成时期,中国女人还是穿着宽大的衣服,无法看到肉体轮廓,女子的身段姿态概念,肉体之美除去裸露之外是不得而知的,这就产生了一种对女性美的错觉,于是就把男性所表现的女性美当做正常看待。

比如有些穿的少的女性角色,让观众看到男性演员突出的喉结,肩宽而臂细,乳峰可以棉絮代替,女性柔美的轮廓没有了,嗓音非沙涩而刺激,取悦于人,是否失真太多呢?其实京剧中这种带有男性化的女性角色,久而久之就在观众的视觉听觉里,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甚至到现在还会有些女性演员去刻意模仿带有男性化的女性角色,而使女性的自然美全无,真就是本末倒置。

在民国开放女伶之后,男旦依然存在的原因是,在坤伶出现以前,男人演旦已成模式,以四大名旦为首的男性演员,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坤伶出现后,即使有像刘喜奎这样的女性人物,艺术成就甚至可与梅兰芳抗衡,但终因在那个时代,人们习惯了旦角由男性扮演和轻视坤伶,以及女性结婚以后,生育养子,红颜易老,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女人上了年纪就等于失去了舞台,这一点倒是不如男伶有优越性。
另外曾有人提出:女人的嗓音不及男人的宽;女伶的功夫不及男伶深;女伶的表演不够淋漓尽致;女人的艺术生涯不及男人长。
就此,范石人先生在四十年代曾有一篇《论男伶扮演女性角色》的文章,其中写到“
我认为他们所具的见解,多半含有封建的遗毒和传统的观念,对于事务本身的善恶则并无真实清晰的判断力,无须词费,但就他们赞同男伶在这个时代扮演女角的一点来论,便已站不住脚,对于违反时代的事务,凡不具深刻观念者,绝不会去加以拥护,而对女伶的表演能力做地劣的估计者,则系基于“重男轻女”的错误心里,也就是封建遗毒在他们的脑子里作祟。”
同时范先生还就女伶的表演提出看法
“女伶的声带锻炼得法而天赋又佳者,并不比男伶窄,比如雪艳琴章遏云言慧珠童芷苓等,早年的女伶,因初入梨园受男伶的歧视,得不到名师的传授,所以技艺不如经过专门锻炼的男伶们来的纯熟深刻,后来的坤伶,像吴素秋、言慧珠、童芷苓等虽说以色号召,但实质也是都有真玩意儿的,那些说女人武功不及男伶的,可以看看白玉艳、周美娟,不在李金鸿阎世善之下。以前的女伶还有些怕羞的心里,现在的女伶都有了大胆的作风,甚至男伶们不敢做的,她们都敢做,演《大劈棺》《战宛城》这样的戏,岂止是淋漓尽致,说女人艺术生命不及男人长,倒是实话,但不能成为女伶不如男伶的理由,我觉得唱青衣花旦的奔波就不需要过长,女人的黄金时代由十八到二十五岁,即使放宽五岁也不过十二年的光阴,我们不希望吧、女伶到了四十岁还在那里饰演青衣花旦角色,男伶也一样。” 

范先生的这篇文章很长,截图不方便,所以摘录了一些文字,在文章最后范先生还提到“而老旦彩旦这路角色,不妨先由男角过度,将来也应该由老去的坤伶来担任。”正好关于老旦的问题也在此说一下。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老旦也是男演员最好,其实也不尽然,龚云甫将老旦艺术发挥到极致,而自龚云甫故去后,老旦也是青黄不接的状态,主要是因为老旦的包银比正常旦角老生要少,除有限的几出正戏外,其他的都是配角戏。

老旦人才


卧云居士虽大名鼎鼎,可称票界的老旦主席,拜龚云甫后不求上进,艺术退化,与卧云居士齐名的还要松介眉,嗓子好,念字道白最佳,可惜做工差,卧云居士嗓子坏了之后,他亦染病身亡,当时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多奎了,他嗓子很好,做工死板,不如文亮臣,文亮臣扮相极佳,天生老太太样,自知嗓音不好而专功做工,另外还要孙甫亭,也以做工出名。这是龚云甫之后的几位较有盛名的老旦艺人,而到四十年代初为止,李多奎虽然算是鹤立鸡群,但老旦人才匮乏。

李多奎被人们认可,甚至被认为是老旦艺术的巅峰,于是一些人也随着当今鼓吹男旦之风,开始鼓吹男老旦,我觉得,李多奎只是一个特例,他的好嗓子耐听,无声嘶力竭之感,但是后学者都只顾及了他的音高,甚至是极力模仿而求像,却忽略了人物特性,岂不是适得其反。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又培养了很多女性老旦演员,像万一英、王晶华、王梦云、柳素霞等等,都非常不错,老旦又岂非男性独秀呢?现在甚至老旦色艺双全了,您说这老太太要是色艺双全,那还好的了吗?满身骚气都奉为正宗了,男旦勇于开发相公堂子,男老旦可以去当妈妈桑了吧。

    男子扮女子,堂堂的骨骼之躯,皮肤的粗糙,即使粉的尽善尽美,也会失去女性的婀娜,也总会让觉得扭扭捏捏的,有些肉麻,远不如女子扮女子妙造自然,毫无造作。

男扮女这种演出形式在国际上早已被淘汰,男子扮女子终究算是一种变态,而我们却在打着国粹的幌子极力地恢复着,所谓的恢复,其实都是一些各有所图的人,把糟粕的东西捡了回来,冠上一个男旦行当,甚至不惜加上男旦艺术的美名,倘若算是一种艺术,风行起来,男子都带着吚吚呜呜的神气,那岂不是更让人觉得中国男子的女性化了?这篇产生于1931年的文章,指出那日本更要说中国的男子女人化了!什么男旦艺术,不过是一些人的异装癖,去满足那些娈童人的需求罢了。咱不歧视特殊人群,但是不是也请那些男人自尊自重一些呢?

梅兰芳远度美国考察演出,不仅仅是把京剧传播到了海外,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往大了说我为国争光,对他来说是名利兼收,获得梅博士的称号,对戏曲来说,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同时伶人的地位也随着梅博士的远播而提升一大步。梅先生把西方戏剧中好的东西,吸收借鉴过来,融合到京剧中去,对京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梅兰芳之所以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跟他不断努力分不开的,他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从田际云到梅兰芳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梅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彻底改变了男旦的黑历史,也努力避免着因为扮演女性角色而造成的误解,台上他是妩媚的女人,台下他是一个真汉子,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被人们所敬仰。这些改变是不是我们还要放弃呢?那些急于鼓吹男旦艺术的专家教授和戏曲评论学会们,以及那些不学无术的男旦们是不是该冷静思考思考呢?
结束语
男伶与坤伶的话题寥寥草草地说完了,虽然梅兰芳给伶人们争得了地位,但是男女班还在分别演出着,到男女合班演出,又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请您继续关注下一期《男女合班演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