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啼鹃带血归南屏 西子湖头有我师——2018年国庆拜谒张苍水先生墓祠

 商氏资讯 2020-07-18

2018年国庆长假,与友人闲逛到了杭州。一位友人从未到过西湖,虽然明知道国庆假期西湖游人不会少,但是还很希望“到此一游”。4日下午,我们一到苏堤,立刻就实地见识了什么是人山人海!我顿时没有了游览的兴致,让几位友人一起去苏堤春晓转转,拍两张照片做个纪念,我则去了曾经从门前经过却没有时间拜谒的张苍水先生祠堂,以了我未了的心愿。

张苍水先生祠位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章太炎纪念馆与太子湾公园之间,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粉墙青瓦,庄重古朴,周围松柏环翠,祠内小桥流水。高耸的院门上方刻有“张苍水先生祠”几个描金篆字,院门两边立有两块石碑:左侧一块是光绪甲午年十二月立的“杭州张忠烈公祠堂碑铭”,右侧一块是1992年杭州市文管委立的“重建张苍水先生祠碑”。忽然我想到,这小桥流水不正是先生舍生取义的根本原因吗!而这青翠松柏不正是先生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祠堂正厅有张苍水先生像,高约三米,上悬沙孟海先生手书“好山色”匾额(匾额中“好山色”三字来历后面会说到)。四壁挂有八幅壁画,讲述了先生从少年到就义的悲壮一生。我瞻仰先生塑像时,正遇一对祖孙也正立在塑像前,爷爷正指点着塑像向孙子讲述先生的事迹,我随手拍下了一张照片,记录下这动人的画面。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其中的精神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即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坚持斗争十九年。康熙三年(1664年),先生见大势已去,解散义军,隐居象山南田悬嶴岛。七月十七日,因叛徒告密,先生同部属罗子木 、侍僮杨冠玉等人被捕。九月七日,先生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当他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大呼“好山色!”接着叹息说:“可惜沦于腥膻!”前面一句话,简短的三个字,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衷心赞美、也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告别。后面一句话则是表达了大好河山沦于异族统治的悲愤与忧思。就义前,先生赋《绝命诗》:“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时,先生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四十五岁。

《杭州坊巷录》载:西起今下城区岳王路,东达中山中路,南宋称十官宅巷,明、清称上酒库巷。十官宅巷,以宋有宗室之子十人居此而得名。明成化间,建按察使署,署前广阔,门外东至睦亲坊,建坊曰“弼教”,西至白龟当局,建坊曰“肃政”,故有弼教坊之名。如今已经变成杭州热闹繁华的街巷之一,却真不知道这里竟是个血腥之处!更不知此处竟是抗清英雄张苍水先生就义之地!

先生就义前三天,先生的夫人和儿子已为清廷杀害,为避免英雄牺牲后抛尸旷野,西湖白莲洲留锡庵僧人超直(又称为石和尚,与先生是鄞县同乡),因仰慕先生节义,遂冒杀身之险挺身而出,治棺木收殓了先生遗骨,并由先生外甥朱湘玉出面到总督衙门买回首级殡敛,暂厝宝石山僧舍。随后,又在鄞县纪五昌、万斯大等同乡和杭州张仲嘉等人资助下,依照先生《甲辰八月辞故里(将入武林)》诗中表达的愿望,把先生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当代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称为“西湖三杰”。安葬时还请先生的战友、著名学者黄宗羲先生撰写了《张公墓志铭》。建坟时,避清廷耳目,墓前仅草草立了一块碑,上题“王先生墓”,墓的外观也一直保持普通百姓墓葬的面貌,以致若干年后,黄宗羲先生前来凭吊忠魂,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先生墓地。他在《寻张司马墓》一诗中写道:“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形象地刻画了张苍水先生牺牲之后遭遇的严酷氛围和抗清义士身处险境、漂泊转徙的生存环境,生动地表达了黄宗羲先生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悼念之情。

直至乾隆初年(大约至迟不晚于乾隆八年即1743年),杭州一位叫吴乾阳的道士,筹资重修张苍水先生墓,辟筑墓道,立墓道碑,碑上刻由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著名学者鄞县同乡全祖望撰写的《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详述先生生平事迹,誉之为“啼鹃带血归南屏”。

张苍水先生墓建成后屡经修缮,1983年按1920年重修时旧貌修复。墓坐南朝北,三墓成品字形布列,张苍水先生墓居中,西侧为参军罗子木墓,东侧为侍童杨冠玉及舟子墓。三墓皆圆形拱顶,墓壁清水砖砌,上封土植草。张苍水先生墓前立“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碑一方(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满清朝廷追谥先生“忠烈”。先生另有南明朝廷赠谥,对于满清朝廷给予他的谥号,先生九泉有知,是绝对不会接受的),还刻有“乾隆五十七年海宁陈鱣敬题”和“咸丰八年慈溪冯珪重立”两行小字。前有墓道,中部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整修时新建青石牌坊,牌坊正面上书“张公苍水墓道”,背面书“劲节孤忠”,两侧分立七组石象生。

有意思的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命录前朝“殉节诸臣”,并加以褒谥和祭祀,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张苍水先生“忠烈”,牌位入祀忠义祠。(这一做法的真实目的我们暂且不论)

可以做为对比,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同一年,乾隆还指示编纂《贰臣传》,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其中就有洪承畴、钱谦益、龚鼎孳等人。——假如这些汉奸九泉有知,真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史册,总有人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心中唯一考虑的只有国家、民族利益,甘洒热血,牺牲生命甚至一切,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张苍水先生,位列其中,当之无愧!

张苍水先生千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