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有人习惯从头读到尾不动笔,有人喜欢在书上圈圈划划,写写旁批,也有人会动笔写写疑惑、感想,整理成读书笔记。 实际上,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巩固阅读的好方法。 你可以试试看,假如读一本书,不做任何梳理与记录,也不作思考,一个月后,对于这本书,你还记得多少? 读书笔记有很多种,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习惯,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一样。但对特定的一本书,根据它的性质、特点、学习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较合适的笔记方式,来帮助我们更高效、高质地达成阅读目标。 比如《乡土中国》这本书。在过去三个星期的阅读实践中,很多同学反映说“读不懂““好难读”…… 各位,你们可能读惯了小说、散文等容易理解的体裁;或是长时间阅读漫画、图像等,对文字阅读已经失去耐心、兴趣、敏感度。 对《乡土中国》这部学术的、社会学的作品,的确会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是自然的。但如若我们不逼自己一把,尝试去阅读、去研究,那么我们的阅读永远只停留在浅显的图像、文字阅读上,所谓阅读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阅读《乡土中国》,我们不妨尝试用以下读书方法: 一、先读序言、后记,了解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 二、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结构和大致内容; 所谓细读,可以这么做: ① 边读边批注,圈出核心概念术语,尝试在原文找到相关表述,给它下定义。 ② 划出观点,尝试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去印证它。 ③ 围绕中心论点,梳理全篇论述的逻辑。 读书笔记上,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梳理《乡土中国》各篇内容、勾连全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并加深我们对本文的理解。 当然,绘制图文并茂、颜色鲜明、排版复杂的思维导图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精力,对一般热而言很难做到。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手绘形式简单,又能囊括基本内容的简易版思维导图 △ 高一(2)班梁智轩 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刚开始是一个比较麻烦,同时效率比较低下的一件事。但是一旦学会,上手之后,做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即便是制作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做好之后,会让你对你阅读的这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会激发你的一些灵感。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来制作思维导图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