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那些看似姓商的外国人——文/山东济宁 商春锋

 商氏资讯 2020-07-18
大家是否经常发现,有些外国人的名字看起来很像中国人?这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专门研究汉学或者中国学的人,或者与中国人打交道的,例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二是音译的结果,翻译得很像中国人的名字,让我们读起来顺口一点,例如苹果教父乔布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等。仔细查阅,还会发现有一些酷似商姓人的外国人,下面我们就是盘点一下:


商鹏飞(加拿大)



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即:弗朗索瓦-菲利普·商鹏飞,曾任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现任外交部长。法裔,并无华人血统,却早早起了中文官方姓名,目的是“方便和华人交流”。

商福曼(犹太人)


商福曼:即E·C·福曼(又译作考夫曼),犹太人。1921年10月在哈尔滨创办《传闻报》(亦译《喉舌报》,音译《鲁波尔报》),社址与《霞光报》部在同一座房子里,在同一个厂印刷,但政治倾向比《霞光报》更鲜明,1926年满铁情报机关称它是"《霞光报》的别动队"。为扩大发行,曾附送万国储蓄会彩票,以头奖1万元为诱饵。还举办职业妇女选美活动,招徕读者。哈尔滨沦陷后,他创办的《传闻报》曾被作为法西斯组织——哈尔滨犹太人复兴会的机关报,充当日本帝国主义反苏的别动队,1938年停刊。商福曼1933年起,还曾主编过《犹太生活报》。


商博良(法国)


商博良,即: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年),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盖赫西(Quercy)地区的菲雅克(Figeac),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从而成为埃及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据考证,“商博良”是一个姓氏很有中国味道的译名,词义很美,但很明显与商姓无关。


商克(荷兰)


商克(S. H. Schaank, 1861-1935):荷兰汉学家。本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公司职员。1882年被派往苏门答腊,向住在那儿的大量客家移民学习汉语。见识了他非凡的语言天赋以后,荷兰当局同意他回到荷兰,在汉学家莱顿大学教授施古德指导下研究汉语。施古德后来成为《通报》创办人和主编之一。1885年商克被派往西婆罗洲做行政官员。当地居民大多是中国移民,他在那儿完成了一本书《陆丰客家方言》。商克从活的语言的观察开始,进而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他的成果就是后来发表于《通报》的《古代汉语音韵学》。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