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彰武地名】二道河子乡村屯名字由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二道河子乡

(1985年资料)

概    况

二道河子乡位于彰武县东南部。东与苇子沟蒙古族乡接连。西、西南、西北三面接城郊乡、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和兴隆堡乡。南靠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北接兴隆堡乡。总土地面积91.5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王当铺,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彰武镇东,相距12公里。乡名因二道河子而得。

历史沿革



该地在本县设治初属第二区。清末时为东乡所辖。民国时期分属于第一、二区。日伪时期隶属于太平、白山两村。国民党统治时期,为太平、白山两乡区。1947年冬彰武解放后,隶属第二区。1956年划乡时为东六家子区的二道河子乡和马丈房乡。同年5月,二道河子乡和土城子乡合并改称红旗乡。10月初,撤销红旗乡并入东六家子乡。不久,建立东六家子人民公社,为该社辖区。1961年5月,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建立二道河子人民公社。198年改划为二道河子乡。现辖11村民委员会、61自然村。

境内土地平坦,有部分低洼地。耕地面积59,615亩。以农业为主,作物多为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向日葵、蓖麻、甜菜、棉花等,近年棉花和甜菜播种量有所增多。土质较肥沃,且多山沟,果树及野生资源较为丰富。

乡办工业已有农机、综合、制砖和采石场,年产值近40万元。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和1所卫生院。乡人民政府驻地设有供销社、银行营业所,中、小学及医院等单位。交通近年已有乡级公路,每日至县城有班车往来。


村 名 由 来


二道河子  村民委员会,驻地王当铺。位于二道河子乡南部,二道河东岸。地势东高西低,属半平原半洼地。耕地6,520亩。以农业为主,全村395户,1,731口人。辖6自然村,村以二道河子得名。

王当铺   自然村,系二道河子乡人民政府和二道河子村民委员会驻地。在县城东偏南11.4公里。耕地1,070亩。6户,271口人。村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时有王姓开当铺的住该地遂得名。

庆丰永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两村相连,一路之隔。耕地1,135亩。74户,307口人。民国三年(1914年)建村,以该地有开烧锅的字号“庆丰永”而命地名。

黄家窝堡   自然村。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0.5公里。耕地1,070亩。62户,287口人。民国三年(1914年)建村。因黄姓居该地取名黄家离堡

车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南,相距1公里。二道河东岸。耕地1,250亩。64户,294口人。民国六年(1917年)已成屯落。以车姓取名车家窝堡。
周美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南,相距1公里。耕地1,005亩。71户,305口人。伪满时期有名周美的在此居住,遂名周美窝堡。
二道河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相距1.5公里,二道河东岸。耕地996亩。58户,267口人。民国二年(1913年)建村。以河命名。
 
西门洞  村民委员会

驻地西门洞。位于二道河子乡东南部。京沈北线公路北侧,长把山南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多山。西部平原。耕地5,369亩。以农业为主。全村289户,1245口人。辖6自然村。1962年以当时驻地五家子村名五家子大队,因重名于1980年改为西门洞大队,现为西门洞村。
西门洞  自然村

是西门洞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东偏南,相距2.5公里。县城东偏南13.9公里。设有西门洞村小学。耕地911亩,53户,225口人。清宣统年间,以原来一家白姓,建房时盖有门洞而得名。后住户增多,分为东门洞和西门洞。

五福堂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相距1.7公里。耕地1,131亩。62户,281口人。村建于清宣统年间。以白姓人家的堂号命名。(堂号不同于商号,它是过去有钱势的人家给自己家庭这一社会细胞起的总称。类似人名的字或号,但堂号延用时间较长,它是几辈人都可以延续使用的。编者注)。
李家街  自然村,位于王当铺东,相距2.1公里。村东200米处有1辽代遗址,今已为耕地。耕地660亩。27户,121口人。清宣统年间,已形成屯落。住户中李姓家族较多,遂名李家街。
东门洞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相距3公里。耕地689亩。47户,176口人。地名含义见西门
洞。
南黄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南,相距2.3公里。耕地960亩。55户,228口人。清宣统年间有黄姓来住,遂名黄家窝堡。因重名,根据所在方位将此地更名为南黄家窝堡。
北五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南,相距3.3公里。耕地1,018亩。45户,214口人。村建于宣统年间。相传以当时居住户数得名。
平台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党家围子。位于二道河子乡南部。二道河东岸。京沈(北线)公路横穿南部。地势为有部分洼地的平原地形。耕地3,039亩。以农业为主。全村147户,626口人。辖2自然村。以平台子得名。
党家围子  自然村
位于工当铺南偏西,相距3公里,二道河东岸,村内有小学,耕地1,481亩,68户,300口人。清光年间党姓至此地,筑围定居,后形成屯落,因名党家围子。
后平台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4.1公里,村西有一辽金时期遗址,采集到白轴瓷碗等遗物。耕地1,558,79户,326口人,清光绪年间,由外地迁来的居民,因此地低洼易涝,选平坦的高地上修建房屋,得名平台子。后分前后二村。该村在北故名。

何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何家街,位于二道河子乡最南部,二道河东岸。京(北线)公路横穿中部。地形属有部分洼地平原地形。耕地4,527。以农业为主。全村195户,880口人。辖5自然村。以地得名。

何家街  自然村
是何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5.3公里。县坡东南11.5公里,村西养息牧河上架有五家子公路大桥。耕地1,000亩。44户,203口人。民国元年(1912年),因何姓落户此地,遂得名。
夏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4公里。耕地1,100亩。37户,160口人。清光绪年间,夏家在此地建立地窝堡而得名。
前平台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4.6公里。耕地1,040面。43户,198口人。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地名含义见后平台子。
后五家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5.8公里。耕地580亩。33户,137口人。清光绪年间,原有白、赵、杨、张、罗等五家在此落户,后来逐渐形成屯落,遂得名五家子。因村落增多,又分为前五家子和后五家子。
前五家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南偏西,相距6.3公里。耕地807亩。38户,182口人。地名含义见后五家子。
冮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刘半道。位于二道河子乡中部。二道河东岸。东西倚山,南北地域开阔,耕地6,362亩,以农业为主。该地多河淤土,土质肥沃,是彰武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全村374户,1,962口人。据9自然村。以冮家窝堡得名。
刘半道  自然村
是冮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1.7公里。县城东10.8公里。74户,351口人。民国元年(1912年),有刘姓在此落户,相传当时赏屯至马帐房之间来往的人们多在这里歇脚,得名刘半道。村内有小学。
西岗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2.5公里,耕地850亩。59户,275口人。民国四年(1915
年)建村,以村西有个上岗子而得名。
冮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1.1公里,二道河子东岸,乡级公路由村中通过。耕地975亩。65户,303口人,清宣统年间,冮姓移此地,后得名冮家窝堡。
王包铺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相距3.6公里,二道河东岸,多级公路由村中通过。耕地785亩。41户,189口人。民国三年(1914年)建村,以王姓住户在赏屯开“包子而得名
高楼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3公里。耕地480亩。30户,165口人。民国二年(1913年)高姓在坨子上建房,屠高临下,得名高楼。
山西  自然村
位子王当铺东北。相距2.4公里,庙后山西麓。耕地830面。61户,286ロ人,民国六年(1917年)建村,以位于庙后山西坡故名。该村有乡办采石场。
全家街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3.4公里。耕地150亩。8户,36口人。民国二年(1913年)有全姓在此地落户遂得名全家街。
侯家围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相距3.8公里。耕地1,250亩。70户,357口人。村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有地主侯广福大院,其四周有两道外壕,院墙四角设有炮台,故称
家围子。1946年1月5日,我民主联军一纵队解放秀水河子时,经此地路过,遭侯家阻挡,曾发生战事。
薛家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东,相距2.8公里。1943年建村,以薛姓得名
赏屯  村民委员会
驻地赏屯。位于二道河子乡中东部。全村176户,719口人。因驻地得名。地势东高西低,系丘陵地区。耕地3,525亩,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各自然村都有果树。辖4自然村。
赏屯  自然村
曾用名桑屯。系赏屯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东北2.8公里,西距县城14公里,赏屯水库东侧。45户,191口人。赏屯蒙语读音为“商都拉”,后谐音作赏屯。建村时间较早,旧县志记载,彰武设治初期,为本县第二区。清光绪三十四年已成为五百口人以上之村屯。系丘陵地区。耕地952亩,多坡耕地。主产粮食及油料,兼有果树。村西有金元时期遗址,稍远处尚有1处辽代遗址,该两处遗址,解放后均采集到一些古遗物。村内有小学和供销商店。二道河子乡敬老院亦置于该村内。
罗家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3公里。52户,185口人。村建于民国初年,因居民中罗姓较多得名。耕地1,025面,多坡耕地。以粮食为主有果树。
西庙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2.7公里。37户,170口人。早年此地建一座喇嘛庙,名“同全寺”。在赏屯河北岸,屯落西街,因称此地为西庙。系丘陵地区。耕地820面。以种植粮食为主。
赵家街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2.1公里。42户,173口人。因清光绪年间有几户赵姓移居此地名赵家街。系黄土丘陵地区。耕地728亩,以种植粮食,油料为主。
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袁家沟。位于二道河子乡东部。东北与苇子沟蒙古族乡接壤。全村212户,938口人。地势四周环山中多沟。耕地3,521亩,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高梁玉米、大豆。各自然村均经营果树。1973年由赏屯大队划建袁家大队,今改为袁家村。辖4自然村。依驻地在袁家沟而得名。
袁家沟  自然村
系袁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东北5公里,县城东15.4公里。东架子山西北麓的山坳里。村内有小学。61户,264口人。清光绪年间,袁姓迁到此地,于沟坡建房定居,后形成屯落以袁姓而取名袁家沟。地属半山区。耕地930亩,多种油料,果树亦较多。村东300米处和村东500米处各有1处辽金时期遗址,现已成耕地。
东沟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偏北,相距4.8公里。耕地890亩。83户,364口人。村建于清光绪年间,以地处赏屯东而得东沟名。
郭家沟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6.1公里。35户,160口人。清光绪年间,有郭姓于沟北坡落户遂得名。村北300米处有辽代遗址1处。耕地811亩,主产粮食、油料。该村果树较多。
南沟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偏北,相距4公里。33户,150口人。清光绪年间居民均于沟坡建房落户,此地位于赏屯之东南,遂得名南沟。系半山区,耕地890亩,以产粮食油料为主。
万宝成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万宝成。位于二道河子乡西部,二道河西岸。乡级公路由中间通过。全村358户,1,516人。因驻地得名。地势属平原。耕地7,359亩,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辖6自然村
万宝成  自然村。
是万宝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西北3.5公里。西距县坡8.1公里。曾用名万宝城。71户,298口人。此地原有一烧锅,其字号“万宝成”。以此得村名。排地1,100亩,主产粮食,油料。村内有小学。村南建有烈士墓。
马帐房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3.5公里。耕地2,489亩、136户,598口人。相传同治
年间,既有住户,蒙族牧民曾在此地搭过帐棚,故名马帐房。
前佟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偏北,相距4.1公里。耕地1.000亩。40户,153口人。清光绪年间佟姓迁至此地落户,遂得名。后屯落增多,又分前终家窝堡和后修家窝堡。
后佟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4.3公里。耕地1.000亩。44户,174口人。地名含义见前修家我堡。
前赵家坨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偏南,相距3.6公里。耕地870亩。33户,145口人。清光绪年间赵姓落户于坨子北,遂得名赵家坨子。后屯落增多,分前赵家坨子和后赵家坨子。
后赵家坨子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相距3.5公里。34户,148口人。耕地900亩。地名来历见前赵家坨子。
腰窝堡村  民委员会
驻地宋家窝堡。位于二道河子乡北部。介于二道河和三道河中间。地势平坦,有耕地8,069亩,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全村313户,1,392口人。辖7自然村。村民委员会名因辖区内有腰窝堡自然村故名。
宋家窝堡  自然村
是腰窝堡村民委员会地,位王当铺北偏西,相距7.5公里,县城东北10.3公里。居二道河、三道河中间,有耕地1,100亩,以农业为主。53户,221口人。清光绪年间招垦后有宋姓来此,遂得名。
腰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4.5公里,居二道河、三道河中间地带。有耕地769亩,以农业为主。45户,167口人。村建于清宣统年间,当时北有宋家窝堡,南有周家窝堡,此地位于中间,遂得名腰窝堡。村内有小学。
郭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3.5公里。耕地1,900亩。76户,362口人。清宣统年间郭姓迁来建房落户,而得名郭家窝堡。村内设有供销商店。
周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4.1公里。二道河和三道河中间地带。耕地1,200亩。40户,191口人。清宣统年间周姓在此建立地窝堡。遂得名周家窝堡。
前刘中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6.1公里。在二道河西。排地450亩。17户,86ロ人。清宣统年间有名“刘中”的在此建立地窝堡,遂得名。后又分成前、后刘中窝堡。
后刘中窝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西,相距6.6公里。在二道河西。耕地450亩。21户,87口人。地名含义见前刘中窝堡
施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6公里。三道河西岸。耕地1,600亩。61户,278口人
清光绪年间施姓在此建立地窝堡,遂得名。
蓝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大太平庄。位于二道河子乡西部。地河东北岸,乡级公路北。地势为平原。耕地5.190亩,以农业为主。全村246户,1,087口人。辖6自然村。以蓝家窝堡得名。
大太平庄  自然村
是蓝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5.6公里。县城东5.9公里,在地河东岸。村内设有蓝家村小学。耕地1,100亩。53户,268口人。清末建村时取古样意名太平庄。后于清宣统年间形成两个村落,分称为大太平庄和小太平庄。
前八方地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5.3公里。耕地730亩。31户,145口人。清光绪年间招垦后以丈放土地数量而得名八方地。
后八方地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5.3公里。耕地1,160亩。34户,167口人。村名含义见前八方地。
蓝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6.5公里。地河东岸。耕地1,100亩。45户,222口人。相传在咸丰年间有蓝姓在此地建立地窝堡,因称蓝家窝堡。
小太平庄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5.2公里。耕地1,100亩。57户,285口人。清宣统年间形成村落,因晚于大太平庄,故名小太平庄。
高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西北,相距6.3公里。地河东岸。清道光年间已有住户,因高姓得名。
太平河  村民委员会
驻地后太平河。位于二道河子乡北部。介头道、二道河之间。地势东、西、南三面是河,北面土地平坦。耕地6,134亩。以农业为主。全村300户,1,381口人。辖6自然村。以驻地在后太平河而得名。
后太平河  自然村
是太平河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王当铺北,相距5.5公里。县城东北12.3公里。耕地930亩。67户,306口人。村内有小学。清光绪年间建村。该村北为高地,三面傍河,易成水患,住民为了祈求灭灾息患,太平无事,因称此地为太平河。后又分成前太平河和后太平河。
前太平河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相距4.8公里,介于头道、二道河之间。东、西、南三面是河,北面是高地。耕地1.036亩,73户,313口人清光绪年间建村,地处后太平河之南,因称前太平河。
前裕泰厚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相距6,1公里,介于头道、二道河中间。耕地840亩。31户,165ロ人。清光绪年间,住户中张姓在此地经商,以其店铺号“裕泰厚”得名。后来住户增多,分成前裕泰厚和后裕泰厚。
后裕泰厚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东,相距5.3公里。耕地1,200亩。33户,162口人。地名含义见前裕泰厚。
石头窑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东北,相距4公里。耕地1,328亩。54户,258口人。民国六年(1917年)已形成屯落,以此地盛产块石(建筑用),而得名石头窖。原属石头窑大队,1982年大队撤销后划入本村。村南1公里处和东南1.5公里处各有辽金时期遗址1处。有白釉碗灰陶布纹瓦等古遗物多件。
东太平河  自然村
位于王当铺北偏东,相距5.3公里。耕地1.200亩。42户,177口人。原属石头窑大队,1982年大队撤销后划入本村。

直接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彰武地名志】章古台镇各村名来源

【彰武地名志】哈尔套镇各村名来源

【彰武地名志】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村名来源

【彰武地名】苇子沟蒙古族乡村屯名字由来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