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

 突突101 2020-07-18

「山河故人」中涛儿牵着儿子的手,走过高耸的大桥

叶倩文的一曲老歌——《珍重》,在片中时时响起,一曲90年的流行歌曲,从1999年反复播放到2025年,见证的是这一群人悲凉的生命境遇。

「山河故人」穿插了不止五次叶倩文的老歌「珍重」。

观影过后,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处,分别对应在三个年代。

第一次是90年代,一对青年情侣拿着碟片来涛儿的CD店试音,这是叶倩文的「珍重」第一次在片中响起,窗外是集市的喧嚣,屋内是涛儿、梁子与晋生三人间尴尬的气氛。

涛儿问这是什么歌,好听着呢。而后与梁子有声有笑的吃一碗饺子,吃了一肚子醋的晋生随着青年情侣的脚步夺门而出,而后又拿着碟片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只顾弄着CD机,隐忍而强势的爱意在再次响起的歌声里不言而喻。

「突然地沉默了空气,停在途上令人又再回望你。」

第二次是电影的第二个片段,2014年,涛儿送终年难得一见的儿子回上海,不坐飞机与高铁,辗转换着火车,只为与儿子稍微多相处那么一点时间,相思之苦尚可以忍受,母子间因为文化的断裂而渐行渐远的亲密关系却再也无法修补。

涛儿与儿子用一副耳机听这同一首歌,儿子茫然的说着好听,母亲的双眼已是噙满泪水。

「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

第三次是2025年,随父亲移居澳洲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他忘记了母语也丢失了很多。他厌倦周遭的一切也厌倦父亲。在中文的课堂上,有气质的中文老师用黑胶碟片再次播放起这首叶倩文的「珍重」。

他笑脸相迎,用英文问这是什么歌,听着好像总有种熟悉的感觉,老师说这是90年代粤语经典歌曲,因为那时候的粤语歌大多比较相似。他在许多细微的线索里感受到了当年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然而除了母亲的名字——涛,他什么都不能够记起来。

「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

「山河故人」是一部看后让人无限悲凉的电影,三个年代,三种画幅,三个独立的故事,人物的关系与命运又在其中紧密相连。

每一个人物单拎出来都让人难以承受,细细想来无限悲凉。

淳朴而耿直的矿工梁子丢失了爱情,涛与晋生成婚,他选择只身一人远走他乡,那时绝望的说着「此生再也不回来」这样的话。一晃十五年,时过境迁,重病缠身的他带着妻室最终还是回到了故土,等待生命最终的停摆。

年轻时的张晋生对待什么似乎都有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年老时也不过是一身老年汗衫,流露出的是一身的迂腐与陈旧,只有靠大量购置枪支来给自己安定感。

儿子张到乐从小在国际式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关于故土的文化心中一片空白,母亲缺位、丢失,令他最终爱上与自己母亲年龄相当的中文老师。

孤独的涛儿在2025年早已没有故人的故土上,跳着1999年的舞步。

年迈的父亲乘着火车去与老战友贺寿,终而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就那么静静的死在候车室冰冷的座位上。

我此前很少看贾樟柯的电影,因为粗劣的电影画质和尘土飞扬的故事背景总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包括这一部「山河故人」在内,另外我看过的贾樟柯,只有1999年的一鸣惊人的电影处女作「小武」,和2013年表达无声愤怒的「天注定」。

某种程度上来说,贾樟柯已经成为中国乡土的代言人,他的电影在很多人看来,就应该停留「山河故人」中1999年时的样子,当电影最后真的演到了2025年:干净有序的异国城市,高端透明的科技产品,一眼看过去,似乎像是一个异类闯进了我们熟悉的地界,贾科长畅想未来的姿态似乎确有些别扭的感觉。

然而作为一个时间线上的故事延续,「山河故人」的处理显得再合适不过了。他就像是大国崛起后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变化与割裂,从1999年到2014年,人头攒动的俗艳庙会已不再,河面上崭新而威武的桥梁预示着未来的速度。

从2014到2025,不只是父亲与儿子间语言上沟通的断裂,也是母亲与儿子之间隔着大洋隔着故土的亲情断裂,更是时代飞速发展下我们自己文化上的断裂。

与其说「山河故人」是贾樟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表达,不如说是贾樟柯站在更高的上帝世界,脱胎于某种固定的尘土环境之上,对整个大国崛起语境下一群人悲凉境遇的更高层次的怜悯。

时光轮转,谈何珍重?

是纵使再多不肯不可不忍不舍,时代的车轮轰轰的往前开,带走一地飞扬的尘土,山河不再是旧日山河,故人也早已不是旧时故人。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是突突,这是我的公众号:movies

欢迎互联网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加我微信:ftforev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