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

 突突101 2020-07-18

如果不是票价的提醒,我想我会忘记我看的是4K、3D、120帧制式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事实,但这倒不是在说李安一直在强调的电影新技术有什么问题,而是在观影过程中,我时常忘记这个前提。

一开始,之所以一定要去看120帧的《中场无战事》,无外乎是为了体验这最新的电影新技术,抑或参与这场可能是正在发生的电影革命,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没法从专业角度去说120帧的《中场无战事》究竟有什么不同,我只能以我的最直接观感来谈谈,当我看完整部电影后开始回味,我几乎意识不到新技术的存在,我所能够想到的对电影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清晰,是的,电影的画面无比清晰,所有的故事就像在眼前发生一样,演员们脸上的皮肤、表情、甚至小到一颗痣一颗痘印,都能够看的一清二楚,当电影一开始进入故事画面,就像小时候第一次踏进高清电视的卖场一样,那样的清晰纯净真实,真实到难以置信。

但实际上这种感觉又只有那么一小会,当我的眼睛开始接纳了这样的清晰度,大脑便开始逐渐忘记这回事,就像是自然而然的进入某种结界,并不会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也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只是在110分钟的电影时间里,我比以往看得更加真实,犹如身临其境。

这样的电影新技术会不会成为未来主流,在当下的语境里,谁也无法断言,但这样的尝试一定是有其意义的。许多人以“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的论调来说事,认为电影就应该有一种粗粝的朦胧的暧昧的介质,如隔一层纱,如水中月,有种有想象空间的梦幻感,而越来越清晰的电影画面其实是在破坏这种意境,在不少人的眼里,李安所推崇的120帧技术如同一个笑话。

对此,我深表怀疑:是的,电影确实是造梦艺术,但这种电影造梦感归根结底在于故事本身,在于故事勾兑出的人心灵上的一种随想,有时候,粗粝的电影感着实可以加深某类故事的气氛,但电影造梦感绝不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直观描述,说白了,电影是不是梦,是由电影的故事讲述决定的,而技术层面决定的不过是这个梦是否“以假乱真”,是否“如梦似幻”。

李安说:技术是无罪的。事实上,如若真让我来直接评价4k3D120帧之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意义?我会说,这些技术拉近了我们同电影的距离,它让比利林恩这个人物显得更真实,让这个故事有种发生在观众眼前的错觉,让这个梦显得更加印象深重。

当我试着回忆,这个电影的故事就像曾发生在我的眼前,我曾随着电影的主角比利林恩一起出入伊拉克战场,一起莫名其妙地当了所谓的英雄,参与了一场荒诞的表演,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成长。

 

19岁的比利林恩是一个普通的美国男孩,因为一系列事情,他去到伊拉克当兵,他倔强坚韧,但对战争也充满了惧怕之情,他跟随着范迪塞尔扮演的队长及战友们训教、执勤。在一次意外与敌人交火的过程中,队长身陷囹圄,比利不顾一切去搭救,恰巧被摄影机记录了下来,于是,比利及战友们被美国人奉为英雄,并且被邀请到全美橄榄球的中场时间做表演,他们不畏生死互助友爱的故事也有可能被拍成电影。

电影的主要剧情便是围绕着比利林恩的这一场中场表演而展开,所有的故事也浓缩在短短一天之内,在这一天里,他们遇见了脾气暴躁爱挑事的安保,表演热情的美女拉拉队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球队老板,和把他们当做中场表演中的一道程序的工作人员。

在这次表演中,一切都显得荒诞和无聊,比利林恩不明白一切为何会这样展开,他们只是在战场上做了他们认为正确的决定,执行了他们在训练中所学习的内容,因为被意外拍摄到,他们成为了英雄,国家需要通过他们表达某种意志;商业社会嗅到了他们身上的价值,需要他们配合某种表演;媒体把他们当成书面上的那种英雄,忽然间,仿佛整个国家都在赞扬他们,比利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突然之间,人们开始表扬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人们需要他们的某一面演出,来完成那些有关意志表达有关英雄梦想的宣传或想象,另一方面,他们又总是被轻视被调侃被指使被质疑,他们被推搡着上台表演,又被推搡着下场;他们被观众揣测和讥笑是同性恋;被一群安保几次三番挑衅;被崇尚暴力的健身爱好者咄咄相逼杀人的滋味。

是的,对于远在伊拉克重返故土的这群士兵,对于这场战争以及比利林恩“救人”事件,这是大多数人所无法触碰到的世界,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一个新闻,一个可以被拍成电影的故事,一个值得说道几日的公共事件,一场欢聚的庆功盛宴,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消费这场“表演”。

而对于比利林恩及队友而言,战争就是生活的全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是一部战争片,他是一部关于19男孩的成长故事,比利林恩作为一名士兵,第一次参与实战,失去了自己最尊敬的上级,第一次手刃敌人,他最糟糕的一天被崇尚商业和意志崇拜的国家、社会、民众一再消费,最终他明白自己的位置所在,重返战场。

上级曾和他说:他们为之奉献的,不一定是为了国家,不一定是为了上帝,是一切大于自身的东西。当比利最终决定重返战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士兵。

对于李安的这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仍旧愿意去推荐去喜爱,是的,整部电影平整也平淡,情绪或情感都远不及《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的饱满,120帧的技术似乎也显得可有可无。

但导演的里程碑式的技术尝试,电影里的细腻的镜头表达,一次跟随式的切身成长,已足以令我为其鼓掌。

2016年11月11日凌晨1点50分,上海第一场4K3D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公映结束,字幕缓缓升起,全场自发性响起掌声,同一时刻,天猫双11营业额达到400多亿,一场最疯狂的盛会正在发生。

很高兴我参与了前者。


题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凌晨12点,上海,4K,3D,120帧制式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第一场公映,偌大的影院坐满了人,像在一起见证些什么。

你还可以:我是这么看《奇异博士》的

黑处都是对成长的恐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