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伏妖篇》观后

 突突101 2020-07-18

大年初四那天,我去看了《西游伏妖篇》,带着我两个表弟,还有我哥和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小侄女。

我的小侄女五岁了,因为这个电影本身不适合小孩子看,一开始本不想她去,只是她一再哭闹,没有办法就带着去了。去影院的路上,我和她说,电影里会有些比较吓人的镜头,你不要怕哦。她倒是一点也不在意,一路上表现的兴奋异常,电影一开场她看得比谁都认真,是那种谨遵我们的告诫,一言不发的那种认真。但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她就没什么兴趣了,3D眼镜再也不肯戴,默默的吃着 爆米花,直到电影结束。

可能是我的侄女生性胆大,观影过程中她倒是丝毫没有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即使电影中孙悟空的嘴巴张的可以放下唐僧整颗头颅,即使电影里蜘蛛精吐出的绿色汁液实在恶心。小侄女都毫无异常,这倒让我少了许多带她来看这种西游的内心不安感。

至于我的小侄女为什么没能看完整部片子,我不得而知,可能是小孩子的注意力和新鲜感的热度本就是有限的,也可能是她的眼睛无法长时间的佩戴3D眼镜。

当然,也有可能是电影不好看。

如果你早先有关注过我的推文,你会知道,这部西游是我17年第一部最期待的片子,尽管我一早知道小鲜肉演员或许会拖累电影的观感,也知道电影作为13年的《西游降魔篇》的续集,它所呈现的东西不会有太多新鲜感,但这不妨碍彼时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这份期待关乎周星驰徐克,关乎西游,我想知道,在他们俩的携手下,会呈现出一部怎样的西游?

我们小时候印象中的西游是经典的,孙悟空一开始闹天闹地,西游路上却一心为唐僧降妖伏魔,一开始本领齐天,九天之外无对手,西游路上却频频摔跟头,总需要找帮手;唐僧白净又迂腐,总是被自己那政治正确一般的善心所障目,轻信妖怪,冤枉徒弟;八戒好色好食,但却又很是可爱。沙僧任劳任怨毫无闲话。

电影《西游伏妖篇》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比起《西游降魔篇》,更进一步的去颠覆了我们固有的那种对西游的认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本是妖怪,他们不再像老版西游记里那般泯然于众,他们的造型更加猎奇生动,性格也更加突出。唐僧凡夫俗子一个,西游路上和三个妖徒的相处更加有意思,他装腔作势,用一招不那么灵泛的如来神掌恐吓着三名徒弟,有时打一棍子,有时又给一颗甜枣,用沙僧的话来说,这是师傅深谙管理之道。

人人都知道,徐克是中国导演圈里对特效最为孜孜求取的一位,这部《西游伏妖篇》在徐克的打磨下,也实在可以称之为到目前为止,特效最为好看的中国电影之一,妖身人面的蜘蛛精,红孩儿三味真火里的千军万马,大海深处徐徐升起的三只如来,孙悟空从人面渐变城猴子的效果都异常精细。

这是我喜欢《西游伏妖篇》的两个方面。

不喜欢的是《西游伏妖篇》的主题还是在讲述着那一种得不到所爱的遗憾,所谓最难渡的关是情关,还在一遍遍地唱着腻乎乎的《一生所爱》;不喜欢的是电影虽然对唐僧师徒们的关系重新做了解构,但剧情的设置却表明从电影一开始到结束,他们不过是在演一场诱蛇出洞的戏,唐僧担心徒弟造反,孙悟空面目狰狞的反叛,唐僧恬不知耻的一场下跪,沙僧无时无刻的嘴炮,以及猪八戒风吹两边倒的识时务,我本来很喜欢看到他们戏剧化的一切,你最后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假的。一些新鲜的设定最后都为拙劣的剧情设置所让步,在我看来,这不失为一种遗憾。

更别提那些在周星驰电影中屡试不爽的老梗笑点,在演员们拙劣演技呈现下的各种尴尬了。《西游伏妖篇》作为《降魔篇》的续集,故事上有所承接,造型,特效,场面,布景都有所升级,然后剧情却还比不上前者,因为《西游降魔篇》对西游暗黑化的解构在先,即使《西游伏妖篇》呈现上更进一层,但也少了些新鲜感,以及整部电影有一种戏中戏的设定,导致这一层也大打折扣。

西游伏妖,伏得是什么妖?我本以为伏得是徒弟三人心中的妖性,谁料想,不过是师徒四人联手演戏,引姚晨扮演的九头雕显出真身,路上打了几只妖怪,唐僧放下了对段小姐的遗憾而已,而电影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头重脚轻,东拉西扯,前后割裂严重,觉得了然无趣。

半部好戏,不过是半部好戏。

看《西游伏妖篇》,有喜欢的地方,也有厌烦的地方,如果我是我的小侄女,没什么耐心,我恐怕也没有办法看完整场,但我又不喜欢吃爆米花,我大概是看半场,然后睡半场吧。


封面图:《西游伏妖篇》剧照

你还可以:世间再无《大话西游》

我们可能成为不了想成为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