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中国机长感到可惜

 突突101 2020-07-18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次航班当天执行从重庆飞往拉萨的任务,起飞20分钟后,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副驾驶被气压吸出窗外。在极端的环境之下,机长刘传健迅速调整了自己,做出正确选择,平稳飞机,下降飞行高度,返航备降成都,整个过程只有40分钟。

电影《中国机长》便改编自这段真实事件,电影基本还原了当时川航3U8633次航班的经历,玻璃爆裂,副驾驶吸出窗外,驾驶舱门被吹开,座舱释压、氧气罩自动掉落等诸多细节都来自真实,除此以外,电影还增加了飞机返航时的难度,虚构了恶劣天气,让机长带领川航3U8633穿越雷电交加的乌云,最终安全降落。

从电影最终成效来看,尽管片子真实再现了飞机在高空中的罕见遭遇,镜头表现也甚是惊慌,电影最后,片子借朱亚文饰演的监管局领导之口,异常直接的表达了机长之牛逼,但事实上,片子却并没能真切有效的展现中国机长的牛逼之处。

一架乘有119名乘客的飞机,正常行驶在9800米高空中,包括机长及乘务共9名机组人员都很放松,天气良好,晴空万里。忽然飞机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玻璃爆裂,驾驶舱内气温迅速骤降至-40度,800公里的时速下,机长究竟承受了人类怎样的身体机能极限,在那样的环境下,他的每一个选择又意味着什么,千钧一发的时刻,全飞机128条生命,经历那样的生死时刻,又有着怎样的感悟或变化,事件本身,或者事件之下的人心其实有着无限可挖掘及讲述的细节,只是电影《中国机长》都没怎么讲好。

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呢?除了在技术驱动及中国民航的鼎力支持之下,片子让观众真实看到了川航3U8633事件的始末,视觉上比纪录片更直观。也让观众真正看到了一架飞机出事之后,地面是如何有条不紊的工作,塔台调度,军事空域侦查,地勤各工种随时待命,他们的视角也让整个故事更立体更温暖。但川航3U8633经历的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机长何以伟大?川航3U8633事件何以成为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电影在这些问题上都没有做好,观众在所有视角故事呈现下,所得到的信息,只是机长真伟大,限于对诸多细节的不知晓以及对飞机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足,并无法更细致的感同身受,而电影背后的创作者似乎也并不了解相关,或许也正是他们解答不了这些问题,也无法用细微及准确的细节去讲给观众,于是只能想当然地为川航3U8633事件再增加一些肉眼可见的返航难度,以此加深灾难色彩。

电影从着手改编真实事件,到今年10月上映,前后不过一年时间,准备仓促以致于创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川航3U8633事件,事件当中重要细节缺失,添油加醋的部分更像是拖延电影时长,这是《中国机长》核心让人失望的地方。

毕竟整个事件其实不过40分钟,如何加工丰满成为一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这是片子最大难点,回过头我们看《中国机长》,电影前半段自然流畅,乘务人员一一出场,相互打照面,熟悉航线及天气情况,检查飞机等等,而到了飞机出事阶段的中后期,电影便变得混乱起来,加入了许多并没有必要甚至拖累电影本身的角色,如关晓彤,如杨颖等。在乘客描画上,尽管片子一开始给了几个特定角色镜头,但基本都很模糊,关键时刻并没有戏剧冲突,事件过后也没有回响,电影每一次着眼乘客身上,就如同走过过场一样。

最失败的自然是电影尾巴部分,危机解除,飞机安全抵达地面,在观众的预期里,电影其实该结束了,然而电影又花了10来分钟讲述相关边边角角,基本都没有着力点,显得异常拖沓,注水感很严重。

演员方面,张涵予形象无比妥帖,方方正正,令人信服;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大方得体,关键时刻临危不乱维系乘客情绪,令人印象深刻;欧豪饰演的副驾驶与机长前后互动也有所变化。除此之外,电影其他角色都算不上成功,杜江在事件当中存在感较弱,电影却为他特意安排了杨颖演绎他妻子;李沁张天爱几乎沦为客串,基本让人记不住。

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的真实故事,最终成为了一部如此虎头蛇尾抓不到重点的片子,真心为中国机长感到可惜。


头图:《中国机长》海报

你还可以:

我看《我和我的祖国》

平平无奇的《诛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