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時空論

 天文苑 2020-07-18

蓋天、宣夜、渾天是中國古代宇宙時空的三種論述,就其實際運用來說,只有渾天說落實到實際。宣夜、蓋天只有理論,而無實際操作應用。

一、蓋天說

蓋天說認為天穹如一個扣在上面的斗笠,大地像一個倒扣於下的盤子。天是傾斜的,它的中心位置在人的北面。天以這個中心為軸向左旋轉,太陽和月亮像鍋蓋上的螞蟻,雖然它們在不停地向右行,但同時仍不得不隨天向左行。太陽在隨天旋轉的同時,還要變換軌道,一年中向南變換六次,再向北變換六次,所以太陽共有七條軌道。太陽在夏至日時,沿內衡圈運動。在冬至日時,沿外衡圈運動。凡中氣都在第一衡到第七衡的衡上運動,其他節氣時太陽在衡與衡之間運動。

晝夜之變化是因為太陽早上從陽中出,而夜晚入於陰中。因為陰氣暗冥,所以夜晚看不見太陽。四季變化,夏季陽氣多陰氣少,所以太陽在天上可見時間長。而冬季則相反,陰氣多而陽氣少。陰氣暗冥,掩日之光。而且夏天的陽氣比冬天的多,所以夏天的白晝比冬天的長。

《晉書·天文志》說“蔡邕所謂《周髀》者,即蓋天之說也。其本於庖羲氏立周天曆度,其所傳則周公受於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天中高於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裏,北極下地高於外衡下地亦六萬裏,外衡高於北極下地二萬裏。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裏。日麗天而平轉,分冬夏之間日所行道為七衡六間。每衡周徑裏數,各依算術,用鉤股重差推晷影極遊,以為遠近之數,皆得於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蔡邕所說的《周髀》理論就是蓋天說。蓋天說來自伏羲氏制定曆法確定周天度數的方法,由周公承襲傳至殷商。天象沒有柄的斗笠,地象倒扣的盤子,天地各自中心高四周低。北極之下為天地的中心,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日月星三光隱沒與顯現,成為晝與夜。天中心高於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北極下地高於外衡之地六萬,外衡之地高於北極下地二萬。天地隆高一致,日離地恆八萬。日附麗於天而平行運轉,分冬夏之間日所行道為七衡六間。每衡周徑裏數,各依算術,用股重差推算晷影、天極、四遊,以此作為遠、近的數據,全都是得之於表股。故曰《周髀》。

二、宣夜

《晉書·天文志》說:“宣夜之書亡,惟漢秘書郎郤萌記先師相傳雲:‘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眾星西沒也。攝提、鎮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系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

 

宣夜說的主要意思是天既不是一個蛋,也不是一個蒼穹或圓面,而是沒有質地的空間,但這個空間中充滿了氣,因為“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止皆須氣焉。”即天上的日月眾星,自然在這個虛空中生成,並漂浮在虛空之中,因而星體之行止賴虛空中大氣的作用。但氣的作用或氣的運動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則的。這種規則表現在:1)辰極常居其所,即天極部分相對恒定不動,而靠近天極的北斗星不與眾星參與東升西沒。2)攝提(木星)、鎮星(土星)皆東行,即與周天恒星東升西沒的運行方面相反。3)太陽每天行一度,而月亮每天行十三度。4)行星有順逆運行和隱伏不見,進退不一的運行方式。這些都與普天下之間存在的氣有關。因而天體運行之"遲疾任情”,並不是星體的“任情”,而是其運行所依賴的氣的"任情”。

三、渾天說

渾天說確定的天地是一個有極限的空間,這個有極限的空間包裹著地球,懸掛著三垣二十八宿、日月五星在其中運行。與宇宙是一個相對的定義,宇宙是無限的時空。換成對等關係就是:天地=有限,宇宙=無限。

張衡《渾天儀注》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又中分之,則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複地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常見不隱。南極天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天轉如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也。赤道橫帶,天之腹。……橫帶者,東西周圍天之腰也。

天地就象一枚雞卵,假想的天球外表就象雞卵的外,地體就象卵中黃,孤居於天之中,雞卵的圓周長是365.25度,182.625度複蓋在地體上半部(地平面以上),182.625度環繞在地體下半部(地平面以),所以圓形天道二十八宿半顯半隱。這個“雞卵”的兩端是南極、北極。北極是天的中心,在正北出地上36度,經常顯現而不隱藏。南極也是天的中心,在正南沒入地下36度,經常伏藏在下面而不顯現。兩極相距182度半多一點。天轉如車輪在運行,沒有開端沒有終點,其形狀混混沌沌,所以稱為渾天。赤道是天地的腰帶,天的肚腑,從東到西將天圍腰攔截。

這一個內容很好理解,拿起一枚雞蛋豎立在桌面上,雞蛋的頂部可以簡單理解成北極,底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南極。蛋殼頂部到底部連線的中點就是天赤道。太陽在其中運行一圈的軌跡叫做黃道,月亮在其中運行一周的軌跡叫做白道,二十八宿環繞天赤道一周

張衡的《靈憲》還論述說明渾天體系是根據陰陽之氣的運行規律確定出來的。

“昔在先王,將步天路,用(之)[定]靈軌,尋緒本元。先准之於渾體,是為正儀立度,而皇極有逌建也,樞運有逌稽也。乃建乃稽,斯經天常。聖人無心,因茲以生心,故靈憲作興。太素之前,幽清玄靜,寂漠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虛,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蓋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無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並氣同色,渾沌不分。故道志之言雲:‘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其氣體固未可得而形,其彁速固未可得而紀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為庬鴻,蓋乃道之幹也。道幹既育,有物成體。於是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異位。天成於外,地定於內。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於陰,故平以靜。動以行施,靜以合化,堙鬱構精,時育庶類,斯謂太元,蓋乃道之實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萬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紀。於是人之精者作聖。實始紀綱而經緯之。

遠古賢能的天子,推導天體運行的軌跡,確定天地的軸心及赤道大圓。端正儀錶,定出度數。推論出天地剛開始生成的狀態是渾渾沌沌的大氣,這氣運轉了很久很久,元氣開始剖判分離,清輕的氣發散上升為天,重濁的下降進入物質中凝聚成地。天的氣為陽,明亮而且運動不止;地氣為陰,幽暗而且相對靜止。陽氣動以運化施布,陰氣靜以化育和合,陰陽之氣交接形成四時,四時交替出现萬物的週期變化。氣周流六虚運轉不停止,在天呈現為天象、星象、雲氣的變化,在地推動春、夏、長夏、秋、冬五季的交替。天有九個方位,地有九個區域;天有日月星三辰;地有南极北极、赤道三形因而有天象可以校訂,有地形可以測度於是有賢能的人便以此為來經天緯地。

《靈憲》還說天地是一個可測量的空間,宇宙是無法測量、度量。

即是《靈憲》說“八極之維,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北則短減千裏,東西則廣增千裏。自地至天,半於八極,則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則是渾儀。將覆其數,用重[差]勾股,懸天之景,薄地之義(儀),皆移千里差一寸得之。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八極之維”是指四面八方的時空。宇指空間,“四方上下謂之宇,宇之表無極”是說四方上下的空稱之為宇,宇的表面沒有極限。宙指時,“古往今來謂之宙,宙之端無窮”是說沒有開端、沒有終結的時間被稱為宙。

這段話是說,四面八方的八極空間直徑是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它的南北短減千裏,東西廣增千裏。從地到天是八極的一半,地的上下與天相同。用來進行測量、度量、考度的是渾天儀。定律理論是勾股定理——立竿測影的方法,全都是移動一千通過日影相差一寸而獲得這些數據。這個空間以時空則被稱為‘宇宙’。宇是沒有極限的空間,宙是沒有開端和終結的時間。

析評三說:

渾天、宣夜、蓋天三說都基於陰陽理論學說而建立的,渾天說論述了陰陽之氣,蓋天、宣夜也同樣論述了相關內容,三種天地論均離不開陰陽氣論。《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說的“天圓地方”是指“含氣與吐氣”,不是天是圓形,地是方形。圓指吐氣,方是指含氣。天道稱明,地道稱為幽,明是吐氣,所以在體表外有景象;幽是含氣,所以在體表內有景象,吐氣以佈施,含氣化育和合,因而陽施陰化。

渾天說論述的時空是假想的天球,蓋天說因為理解錯誤,把“方”解釋為“四四方方”的“大地”,而與渾天說神合貌離;宣夜說則將假想的“天球的邊緣”認為是“實有”的“天”,而與渾天、蓋天這兩種學說分道揚鑣。

然而,由於實際運用操作需要,宣夜說亡失,蓋天說只有《周髀》,唯渾天說為歷代官府傳承。從宇宙結構來說,渾天說不符合事實,天球是假像的,是不存在的實體。但就實際應用操作來說宣夜、蓋天不如渾天說,渾天確定的是一個有極限的空間,這個有極限的空間是可以測量、度量,滿足天文觀測、制定曆法的需要。不確定一個相對恒定有限的時空,就無法制訂出行之有效的曆法,也無法的落實到實際的操作中去。

由於渾天說可以實際應用於生活操作,自張衡渾天儀後一直傳承至今。

今時今日的中國天文學基礎知識雖然偷樑換柱的改成了西方理論,但其理論框架保留的依舊是中國渾天說內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