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34

 温情海洋 2020-07-18

第二卷无我篇

A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B    现代汉语

     自然大道,无处不在,不要肆意传述,事情成功,意味者结束,不是追求名。认识客观事物初,万物都遵循大道,不是各循其道,那么名就要从属大道;如果认识客观事物发展中,万物都各自遵循其道,要以名为主。所以,认识客观事物,要看最后,是以客观事情的状态为方向,不是以自己主观意识为方向,才能够做到遵循自然大道。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言道泛泛,若沉若浮,若有若无,视之不有,说之难殊。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万物皆待道而生万物皆归道受气也,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

2王弼注: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故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若道无施於物,故名於小矣。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客於大矣。

3杜光庭注:既明有道之君得自知自胜之用,能致寿而不亡。今举君之德行如大道之无滞,不有其功,不恃其物,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业。泛兮之道言可左可右,不拘一方也。封,疆也。畛,田中道也。物生物成,不辞不有,非大非小,圣行圆通,不贵大其身,故成其尊大也。

4王安石注:万物之资贷以生,则亦恃之而不辞矣。功成而不居,维维乎其有成功,荡荡乎民无能名,是也。

5吕吉甫注:可以左而不可以右,可以右而不可以左,在物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则无乎不在,故泛兮其可左右也。凡物之大者,则不可名於小,小则不可名於大。是道也,以其可以左右也,故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

6苏辙注:世有生物而不辞者,秘将名之以为己有。世有避物而不有者,必将辞物而不生。生而不辞,成而不有者,唯道而已。

7时雍注:阳可左而不可右,故能生而不能成。阴可右而不可左,故能成而不能生。唯大道泛兮,能阴能阳,能生能成,是以或左或右,无乎不可也。得此道以在天,故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得此道以在地,故功成不名有。

8邵若愚注:夫道,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谓如春功用备成,至夏则春意不居。当春之时,万物衣被而不为主宰,故道常无欲於物,则可名於小矣。何谓可大?夫万物总归於道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而效其道为而不恃,功成不居,以其不自为大之迹,故能成就其大。

9王夫之注:谁能以生恩天地乎,则谁能以死怨天地。天地者,与物为往来而聊以自寿也。天地且然,而况于道?荒荒乎其未有畔也,脉脉乎其有以通也;故东西无方,功名无系,宾主无适,己生贵而物生不逆

10林虞斋注:物物皆道之所生,何尝辞之。既生矣,何尝居之以为功。衣被,蒙赖也。万物皆蒙赖其利,而道何尝有主宰之心,湛然而无所欲,可谓之自小矣,故曰可名于小。道虽小,而万物归之以为主,道亦不自知,岂不谓之大乎?

11焦竑注:可名于小尔,言不可名小。可名于大尔,言不可名大。既云可左可右,所以非小非大,非小非大,所以成其大。

D本注

1本篇为无我篇之二十。讲述王道之三,阐明王道之价值观念,名可大可小,成功遂事而弗名有,王道之本。名,实则为外在的名属分类,而不是单只名利之名;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分类。王道者,于天下,天下之民,遵循自然社会大道,以民生为本,民生解决,则进入国家形制管理,名则为大,不求于本也。故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之治。

2大道,自然大道,泛滥之势,天地生就之理,则物物皆通,不能改变。顺从自然大道,则不悖于世。

3名,则名实,世人入罔,难以出逃。顺从大道则名可大可小,可有可无,个人修养之境界,在于思想文化的日修日为,不明于大道,名实则谓天,谁人可逃?。而有思想文化认知客观事物,则行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后世儒学弊于名实之心,妄自解读,后患无穷。诚于学,归于道。道则知民治为朴。民生为朴,解决生机温饱为基础,妄自邪念,皆误;朴散而形俱,则民众之教化,民生温饱得以解决,则必有形制之制,名备,人人皆从于形制。始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乃为遵循自然社会大道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