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没有真需求”一位汽车大咖说出了真相

 汽车那点事儿 2020-07-19

“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有真需求,一个也没有。有的只是监管机构的需求,而非消费者的需求。”宝马研发总监Klaus Frölich在参加圆桌访谈时一鸣惊人地说道。

这句话不仅在国外引起关注,在国内也是如此,很多网友表示,说的一点没错,自己用的汽油车感觉很好,不需要电动车。但也有电动车主表示,“真正开过电动车的人都不会后悔,只有没买过的才会觉得电动车不行。”

如果单纯地从社会现象来看,我会觉得这位总监讲的话有道理,毕竟对于中国的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省心的、耐用的、空间大、续航长的交通工具,车主并不在乎是何种能源,只会关心出行成本。

但对于国家来说,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石油还是非常紧缺,每天仅进口石油就好几百万桶,其中包括战略石油储备。打破我国对于石油的依赖,是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这番话,宝马研发总监Klaus Frölich还在慕尼黑接受采访时声称,欧洲人根本不待见纯电动车,燃油车至少还能续命 30 年。

一个堂堂的宝马研发总监为什么敢说这么武断的话?

Klaus Frölich 说出这番心里话的当天,欧洲环保署的最新报告也一并出炉,数据显示欧洲区汽车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连续两年上升了。

无独有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发表了相似看法。在他看来,新四化定义中的“电动化”太过激进,通过提升效率在提升传统燃油车、混动车性能的同时降低排放,才是现阶段能走得通的路。

他认为从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来看,补贴退坡的当下国内市场很难做到换道超车。在其言语中,也是暗自指出:当下的纯电动车,未必比混动车更好,并不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交通与环境组织怎么看?

Klaus Frölich坚称如果手上有大订单和政府源源不断的补贴,宝马也能在欧洲销掉 100 万台纯电动车,但让欧洲人发自内心的为它们买单是不太可能的。从Klaus Frölich言辞中可以看出,宝马在纯电车型上有打退堂鼓的打算,它们更看好插电混动车型(PHEV)的未来。

针对这一观点,交通与环境组织经常攻击欧洲车厂缺乏责任感,甚至将近两年欧洲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怪罪到这些厂商头上,认为它们将纯电车型时间表推到 2021 年是为了利润。

交通与环境组织清洁车辆主管Julia Poliscanova 表示:“汽车制造商们在玩着一场高风险游戏,它们故意推迟清洁能源车型的销售,为的是从高利润 SUV市场再分一杯羹。这样的战略能取悦投资者,但对我们的星球来说却是十足的悲剧。

Klaus Frölich的反击

而Klaus Frölich也进行了反击,他觉得交通与环境组织忽略了欧洲用户对电动车的抵触情绪,因为基础设施根本不成熟,欧洲用户根本不买纯电动车,他们也曾推销过此类车型,但他们不买账,这才是关键所在。纯电动车只适合中国与加州市场,对于其他地方,混动车才是用户的最佳选择。

Klaus Frölich解释道,在美国人们会为了不同目的购买多款车型,但在欧洲一般一家只有一辆车,所以大家不愿将宝压在纯电车上,插电混动则能给他们远行的自由。

日系老大丰田就十分痴迷混动,愿意投入巨资研发技术。新能源方向则是研发氢燃料电池,量产车已开始在日本市场上市。马自达则努力专研内燃机技术,新一代创驰蓝天技术能耗可以比肩混动系统。总之日本车企各自为战,不太看好纯电动技术。

日常总结一下

我觉得Klaus Frölich有种典型的诺基亚老板嘲笑苹果手机不耐摔的感觉。电动车现在只是摇篮阶段,大批量取代汽油是迟早的事。

电能易于获得,普通老百姓利用太阳能风能进行发电也不是难事;电动车结构简单容易维护;电池容量、快充技术都将快速迭代;电动车是储能的最好载体。甚至可以解决峰谷用电的问题,可以为家庭提供电能,可以为房车提供电源,好处太多了。可惜目前国内目前电动车做得太差,特斯拉又太贵。

现在电动车就等电池技术突破了,而且一旦突破,电动车完全吊打燃油车。而国外对电动车不感冒的原因在于完全没天朝的输电优势、人造太阳的规划、物美价廉的永磁电机,更谈不上要革掉自己优势内燃机的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