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的几种形式

 戏迷知音 2020-07-19

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就京剧剧目来说,号称唐三千宋八百,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括,自京剧形成至今的实际剧目,要远远超过这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今的戏曲舞台上,就只剩下可数的几出传统戏了,就是这些,专家编导们还在极力地修改着,像《四郎探母》《龙凤呈祥》,这些被历代老艺人加工锤炼,可以说基本没有改动的空间了,那些教授们,导师们还合伙把这些戏,又动了手脚,沾沾自喜地标榜着学院派,只能说真够心宽的!

所谓传统戏,是限制在戏曲程式之中的,程式不是与生俱来的了,是老艺人们多年舞台经验总结和提炼,才逐渐成为经典被保留下来,五十年代也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创新了一批新剧目,其中不乏有些戏赋予了政治色彩,但单就艺术成就和戏的质量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也以传统戏的名义保留下来,其实有些戏也不完美,但有硬功夫演员支撑着,他们有技巧,没背离戏曲的表演程式,他们更懂得如何塑造人物,所以有些作品也能说的过去。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看的主要还是角儿的艺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的京剧让人感觉跟原先的京剧是两个剧种了,原先京剧比较传统,简单到一桌两椅,演员表演很朴实,基本功也扎实,有四功五法限制,传统的味道也比较浓,很多剧目可以流传下来,很多唱腔被人们所喜爱。而近年来的京剧话剧范比较浓郁,也比较超越,比较华丽,比较复杂,复杂到华丽的舞美,绚丽的灯光,交响乐,大制作,甚至LED背景,3D背景比比皆是,无非是为了政绩,演员虚拟表演没有了,唱词也是不伦不类,很难再找出算是不错点的剧目了,就更别经典了。

76年之后,在逐渐恢复传统戏的同时,也还在积极创编着现代戏和改编着一些传统剧目,其实这个时期的一些新戏,还是不错的,新编戏中最具代表的是李维康《蝶恋花》王玉珍《三打陶三春》及朱时慧《徐九经升官记》等,后来也有一些剧目完全是看演员的,像言兴朋《曹操与杨修》郑子茹《对花枪》等,还有些新编戏虽然人们没记住名字,也没有什么出奇的,但他至少还像京剧,也还能看下去而已。同时老艺术家们,对传统戏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令人耳目一新。

到90年之前,戏曲舞台的主流还是传统戏,那时候之所以能出一些算得上精品的东西,是因为老先生们是中梁砥柱,人们比较单纯,还在为艺术奋斗。不像现在,名利横流,会几出戏就觉得了不起了,能忽悠点人,就飘飘然了。虽无公众标准来衡量戏的好坏,但也非是小众所左右,不能因自己的喜欢与厌恶某个演员作为评判标准,戏的好坏,要看受众群的喜爱指数,也就是市场。这个市场不是靠忽悠,更不是靠各种噱头来的,而是要看真演员的本事。

样板戏为代表的现代戏,只是一个特例而已,是戏曲发展的一个特殊产物,但不是戏曲改革的必经之路。现在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懂不懂的都想改戏,都想往里加东西,都惦记以样板戏为标本,但样板戏跟传统京剧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能混淆的,样板戏可能会带动传统戏,传统戏也可能会带动样板戏,但俩玩意要和一起,就不是玩意了。

艺术无国界,也没时间界限,经典的艺术,总会被世人所喜爱,流传很广。中国是世界上戏剧种类,声腔板式最丰富的国家,为什么那些编导们就热衷于盲目往里添加西洋玩意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很强的民族自卑感。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文化底蕴,根本就达不到一定的水准。

京剧历来就是善于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化为己有,而不照搬。于是我很想听听演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时候加把京胡,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里加上咱京剧文武场的伴奏,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适当时候敲几下铙钹,打几下小锣是什么味道,为嘛国外的交响乐里没有京剧的元素,干嘛咱非要混搭呢?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不能没有自己的传统,现在都盲目的追求西方文化,把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改的没嘛了,再没有人呼吁,没有人为保护传统说话,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了外来文化的奴隶了。

我归纳了一下,就当今的京剧而言应分为几类:

传统京剧:虽有些糟改,但还能保留下京剧固有的程式,舞美音乐等也还以传统的伴奏为主;

样板戏:文革时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一种尝试,在声腔和表演程式上,还是以传统程式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传统,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创新,应该算一个新的剧种或直接就叫样板戏;

新编戏:文革后编排或改编的一些戏,还能尊重传统程式,有些也受到了一些样板戏的影响,总体来说还说得过去,

小剧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小型的演出模式,与观众近距离交流,表演和故事情节都很紧凑。算是一种参差不齐的摸索创新模式,有在传统基础上尝试创新的,也有靠吸引观众眼球的所谓“创新”的。

时尚京剧:纯粹的糟改,以消费京剧为主要目的,或是戏曲的装束,拍摄裸体剧照,泳装等,以脱露为主,或是稀奇古怪的戏曲混搭表演博眼球,还有打着各种旗号,小儿科般地改装创新京剧的,比如吉他京剧,弹拨版版京剧,素颜版京剧等等

舞台艺术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一种美,简洁的舞台美,优美的声腔美,合乎情理的表演美等等,抓住观众不是大制作和繁杂的灯光布景所能达到的,戏曲的美其实就是简单自然的美的呈现,聆听和欣赏那些老先生们留下的资料,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西洋玩意,更没有缤纷绚丽的舞台,现在欣赏依然经典,为嘛呢,人家那是真功夫,更是传统的玩意。京剧,扩大说是戏曲,需要改革,但不能盲目改,要合理借鉴,不能硬加,最主要的是要尊重传统,我们不是保守派,我们尊重思想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传统,别忘记了戏曲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连自己国家的传统都不懂得尊重,那还能说什么呢?当下没有一个人能与于会泳、汪曾祺等人抗衡,甚至是略具皮毛都难说,就别走样板戏的模式了,规矩点不好吗?我们一直在疾呼,虽然都言微语轻,但我们尽努力去做了,捍卫传统是为了能给后人留下一些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已毁的太多了,只能是努力让它再少丢失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