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原著: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对应剧目: 《徐母训子》《一请诸葛》《三顾茅庐》 编外剧目: 《诸葛亮招亲》 提要: 徐庶赶到许昌,见到母亲,徐母大怒,责骂徐庶后悬梁自尽,曹操厚礼葬了徐母,徐庶留在许昌守墓。 曹操欲南征,曹操听从荀彧进谏,引漳河之水建玄武池操练水军,以待时机。 刘备正欲到隆中请诸葛亮,水镜先生拜访,听说徐庶到许都拜母,感叹其母必羞见其子而死,又闻徐庶举荐了诸葛亮,而埋怨其不该让孔明出来呕心沥血,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并感叹卧龙虽得明主,但不得其时,可惜了,说吧飘然而去。 刘备与关羽张飞一起备礼来到隆中拜访孔明,不巧孔明先生外传归期不定,刘备告辞返回途中又遇崔州平并与之畅谈,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回到新野等候时机再访孔明。 时值隆冬刘备探听到诸葛亮已回隆中,便与关张冒大雪二次拜访,将近茅庐,忽闻路旁酒店有人作歌,刘备疑为孔明,询问才知是石广元和孟公威,刘备告辞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小童告知先生在家,结果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于是写了封书信留下而告辞回转。 《徐母训子》 徐庶来到许昌见到了母亲,徐母很惊讶他的到来,遂问缘故,徐庶告诉是接到母亲来信才赶来,徐母责怪他不辨真假,怒斥徐庶一番,回到后室悬梁自尽。 曹操与程昱一起来看望徐庶,曹操甚是喜爱徐庶,让其留在身边辅佐,徐庶暗下决心,留在曹营也不为曹操设谋。 《徐母训子》这个戏也叫《曹营见母》,戏的时间不长,可以接《徐母骂曹》之后,有时也接在《一请诸葛》之前,现已不演了,1988年年末,中国京剧院组织挖掘传统剧目演出,其中王晶华恢复演出过,之后也很少见于舞台了。 《一请诸葛》 徐庶到许昌见徐母,徐母愤其不辨真假而训斥后悬梁自尽,程昱告知曹操徐母自尽,曹操命厚葬。 司马徽看望徐庶,刘备告知了徐庶去许昌探母的经过,司马先生感叹徐母命难保存,刘备询问诸葛孔明的情况,司马徽夸赞孔明有管仲乐毅之才,关羽不服,于是送别司马先生之后,刘备关羽张飞备厚礼前去请诸葛先生。 三人行至卧龙岗,见众农夫高歌,询问得知是孔明所作,三人来到草庐,得知诸葛先生出门且归期不定,刘备失望而返,途中又遇崔州平,刘备请其座谈,向其说明来意,欲请其出山,被婉言谢绝,弟兄三人告辞崔州平返回 《三顾茅庐》(上) 时值隆冬,刘备与关羽、张飞备礼物二次访贤,途径一酒馆,巧遇石广元和孟公威饮酒吟诗,高谈阔论,刘备疑是孔明,遂与二人交谈,方知孔明先生在家,刘备急忙告辞前往,但到草庐只有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在家,孔明又出外闲游,刘备请诸葛均备纸墨与孔明留信一封后告辞。 途中又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骑驴吟诗而来,结果大失所望,三人回到新野。 该剧为马连良的代表作,全剧从二请诸葛亮开始,因跨章节,所以将三请留在下章介绍。 《诸葛亮招亲》 汉灵帝时,十常侍作乱,陈蓄、窦武因得罪他们而被问斩,黄承彦苦谏,灵帝不听而辞官还乡,因得知有人会暗害,而与女儿黄玉英一起匆忙逃走,又遇赵德、张能假扮猛虎,父女失散,女儿投奔尼姑庵暂存身。 诸葛亮不喜仕途,与石广元和孟公威崔州平成为好友,经常一起吟诗讲学,郊外游玩,其乐无穷。 黄玉英在尼姑庵中游览,忽然昏昏欲睡,梦神仙赐天书一卷,宝剑一口,并告知与孔明有姻缘,醒后果然见书和剑,次日拜别师父回南阳寻父。中途有大江阻路,适逢崔州平驾船路过,玉英请崔载渡,崔州平询问方知是黄承彦之女,便将其护送回乡。父女相见喜出望外,黄玉英向父亲述说了离别之情,并言明与诸葛孔明的姻缘,黄承彦即请崔州平做媒。 崔州平邀孟公威一起前往说媒,孔明借故推辞,二人就央求管辂帮忙,管辂定计将孔明诱至黄家,黄承彦再三挽留孔明吃饭,孔明醉卧花园,孟公威将其引入黄玉英的闺房,黄承彦与孔明辩理,崔州平等人再三相劝,孔明方允婚。 这个戏不见于三国演义,根据留存的资料来看,这个戏跨越时间比较长,从十常侍作乱开始,枝节也比较多,据说早年演出时还有机关布景。就这个故事情节来说,也是流传有不同版本,黄承彦之女,就有黄玉英,黄月英之别,该戏也已绝于舞台,倒是有地方戏及说唱艺术流传。 六十年代,中国京剧院曾编排演出《初出茅庐》,诸葛亮是小生应工,包括诸葛亮新婚,三顾茅庐和火烧新野三个部分,八十年代又恢复演出。近年来有新编本的演出,但与此剧情不尽相同。 《三国演义》原著: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对应剧目: 《三顾茅庐》《丹阳恨》《破黄祖》 编外剧目: 提要: 刘备两次访贤不遇,不听关云长、张飞劝阻,准备三请诸葛亮。三人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到草庐,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拱立阶下等候,张飞欲放火烧草堂迫使诸葛亮相见,被关羽劝阻。孔明翻身又睡,刘备不让小童惊动,又站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方起。 刘备与诸葛亮畅谈天下大事,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并提出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自占人和,先取荆州后取西川以形成鼎足之势的谋略。刘备泪湿衣襟肯请诸葛亮相助,诸葛亮料理了家事,与刘备同到新野。 曹操破袁绍后就派遣使臣到江东命孙权之子入朝,孙权犹豫不决,吴国太让其与张昭周瑜商议,最终决定不送子入朝,曹操有下江南灭孙权之意,又因北方并不安宁而暂时作罢。 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兵马,吴国太病故,孙权料理母后事以后讨伐。黄祖部将甘宁虽立战功,而不被重用,甘宁在好友苏飞的劝导下投奔孙权,才得以重任,孙权听从甘宁之计,领十万大军大败黄祖,破了江夏。 《三顾茅庐》 春暖之际,刘备欲再次访贤,关羽张飞不悦,但看刘备求贤若渴,弟兄三人一同前往,行至草庐,知孔明在家午睡,便让关羽张飞门外等会,刘备亲自到草庐门前恭候,张飞怪孔明装腔作势,要放火将孔明烧出,被刘备制止,刘备继续恭候。 孔明醒后,知刘备来访且恭候已久,赶忙相见,责怪童儿不报,并向刘备请罪。刘备诚恳向孔明求教,诸葛亮与刘备长谈,讲明当时的局势和政治主张,刘备再三苦求,孔明才应允出山辅佐,因天已晚,次日与孔明一起回新野。 《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中是跨章节的,该剧是京剧名家们常演剧目,也是马连良的代表作,并留有录音资料。 《丹阳恨》 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酒后鞭打士卒,其妻徐氏屡次劝解不听,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串通孙翊从人边洪暗害之。 孙翊设宴款待丹阳诸将和,其妻善卜,劝其勿会客,孙翊不听,被边洪刺死,妫览又将边洪斩首,并见徐氏美貌,威逼徐氏嫁给自己,徐氏佯装应允,秘密求助于孙翊旧部孙高、傅婴秘藏于帏幕之中,并派人请妫览入密室,趁其酒醉,孙高、傅婴将其杀死,徐氏又请戴员过府赴宴,趁其不备亦将其杀死,为夫报仇。 该剧的故事在本章孙权率病讨伐黄祖而战败之后,由徐碧云编演,后荀慧生改编演出取名《东吴女丈夫》 《破黄祖》 刘表大将黄祖将孙权父兄杀死,孙权为报仇,率水路军出征夏口讨伐黄祖,孙权部将凌操被黄祖大将甘宁射死,孙权败阵而回。 黄祖因甘宁出身为锦帆贼并未重用,甘宁一怒投靠了孙权,并献破黄祖之计,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兵马,吕蒙为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孙权亲率大军再伐黄祖,甘宁奋勇当先,大败了黄祖。 该剧又名《战长江》,很久不见于舞台了,现只留有剧本。 《三国演义》这两章的文学性是比较高的,这章里有好几段词赋,且隆中对相当精彩,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 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先是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兄弟前往任职。后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因与刘表有交情,就前往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住在隆中耕种田地为业,喜诵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 在二顾茅庐时,诸葛亮岳父见景生情曾吟诵了一段: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梁父吟有说是歌,有说是辞赋,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喜欢《梁父吟》,以至于陈寿在写《三国志》时也提到?梁父是泰山脚下的一座山名,据说也是埋葬逝者的地方,所以梁父吟多少有些感伤的情感在里面,像上面提到的“独叹梅花瘦”,还有诸葛亮最喜欢的二桃杀三士: 步出齐门外,遥望荡阴里。 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诸葛亮一是赞赏晏婴设计将三个勇士除掉的智慧,二是在未出茅庐之前,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但他自比管仲乐毅,说明还是有远大理想的,在未遇明主之前,只能是等待时机,漫长的等待使他也有情绪低落时,吟唱高歌这些,可以激励自己,以不至于失去志向。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辅佐,我一直觉得其实他就在隆中,至于为什么不出来,我觉得还是试探,为自己的出山奠定基础。所以你看,不管是农夫们吟唱的: 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还是石广元,孟公威吟唱的:
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蓁,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 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两人非际圣天子,至今谁复识英雄? 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青蛇飞下御座旁,又见妖虹降玉堂。 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 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亦或是诸葛均吟唱的: 凤凰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都是在向刘备暗示诸葛亮的才能,也可以说是诸葛亮给刘备摆了一个迷魂阵,先是农夫吟唱赞美诸葛亮,然后是崔州平告诫刘备诸葛亮未必能出山,再后来是石广元孟公威吟唱文王诚意访贤姜子牙和刘邦故意轻贤郦食奇的典故,以及对时事的态度,是要刘备明白功名利禄的虚无,诸葛均的以待天时,都是在一步一步地暗示刘备,特别是诸葛亮在草堂高卧,明知道刘备在垂手等候,就是睡不醒,也是在试探刘备的为人,最后以一段五言绝句言志,实际上也是给刘备扔了个彩蛋: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三国演义》的这章写的是真精彩,一层层的脉络非常清晰,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就是为了衬托此时刘备的求贤若渴与诸葛亮的稳操胜券,给刘备一个下马威。 本来是写戏评的,结果是情不自禁地批了一通三国 往 期 回 顾 戏话三国戏《打督邮》《斩丁原》 戏话三国戏 之《马腾举义》《绝粮返境》《典韦耀武》《路谋劫杀》 戏话三国戏《屯土山》《破壁观书》《月下赞貂蝉》《赠金赠马》《三许云阳》《白马坡》 戏话三国戏《战延津》《破汝南》《阅军教刀》《芒场山》《挂印封金》 戏话三国戏《取樊城》《徐母骂曹》《徐母失柬》《荐诸葛》《徐庶劝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