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话三国戏之《当阳桥》《汉津口》

 戏迷知音 2020-07-19

《三国演义》原著: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对应剧目:
《当阳桥》《汉津口》

编外剧目:《三搜卧龙岗》三本

内容提要:
赵云突围穿过当阳桥,见到刘备叙说经过,刘备摔子安抚赵云。
曹军追至当阳桥,见张飞独立桥上,远处尘土飞扬,不敢前进,曹操知是张飞在此,忽想起关羽当初所言“三弟张飞在万马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心便有惧,正犹豫间,张飞一声呐喊吓死夏侯杰,喝退曹操百万兵。随后张飞拆桥追赶刘备。
曹操吓跑之后,又命人复去打探,方知中计,遂命人修桥继续追赶刘备。
刘备恐曹操追赶,改道去夏口,曹操在文聘带领下也奔夏口追来,行至汉津口被埋伏的关羽所挡,曹操又恐不敌关羽,而急忙撤兵,关羽与前来接应的诸葛亮和刘琦一起保护刘备前往江夏暂住。
曹操取了江陵,恐东吴与刘备联合,而诈称百万雄兵虎视江东,并下书孙权共擒刘备。
东吴文官武将意见不统一,孙权也无良策,鲁肃建议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并亲自前往探虚实。联合东吴抗曹也正是诸葛亮的决策,刘备恐其弱势而孙权不允,诸葛亮巧妙周旋鲁肃,使鲁肃坚定了信心,并请诸葛亮过江说服孙权。
剧目介绍

《当阳桥》也叫《长板桥》

曹操追赶赵云来到当阳桥前,只见张飞独立桥头,曹操不敢贸然前进,张飞在桥头大喝一声惊死夏侯杰,曹兵慌忙撤退,张飞即令拆桥阻挡曹操前进,而后追赶刘备。
这出戏单拿出来是很短的,所以一般演法是接在《长坂坡》的后面,也算是对赵云突围后的一个交代,所以现在演《长坂坡》都是到张飞喝退曹兵止,再接汉津口。
比如厉慧良一般都是前赵云后关羽,赵云岀陷马坑过当阳桥,再到关羽上场,现在压缩的只有7分钟时间,这期间演员需要勾脸,脱白袍换上绿袍,换靴子,戴盔头等等,可以说相当紧张,关键还不能忘了词,对于演员来说是件难度很大的事,也很考验演员的功力。
走马换将
五十年代厉慧良由川入京演出,一出自创的《钟馗嫁妹》引起轰动,蜚声菊坛,后来周恩来总理指派其安排为中央领导演出《长板坡》《汉津口》的阵容,又为毛主席及外国友人演岀等等,可谓是一下子红的发紫,但厉慧良被认为是外江派,也就引起了京朝派们的一些不满,于是千挑万选,选定了高盛麟与之抗衡,在1962年春天武汉京剧团高盛麟和北京京剧团张君秋各带一个演出小组与对方剧团合作,进行交流演出,这就是著名的走马换将。

这次系列演出,可谓名家云集,精彩纷呈。对于这次的盛况留待以后详细描述。

在这次演出中也有《长坂坡》,高盛麟的赵云、裘盛戎的曹操、马长礼的刘备、李毓芳的糜夫人,陈鸿钧的张飞。阵容整齐。

裘盛戎有意演张飞,但派角色的于宗琨觉得,陈鸿钧来曹操不合适,现在对裘盛戎就已经有点委屈了,再让他来张飞,就更不合适了,其实裘盛戎是想演与赵云的对手戏,这台戏张飞和赵云只在当阳桥有段戏,有几段对白,还有些身段表演。

《长坂坡》中高盛麟把赵云胆大心细、勇敢机智的性格刻画得恰如其份。唱、念、做、打非常吃重,高盛麟演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观众喝彩之声不绝于耳。 

裘盛戎的曹操有上佳表演。他的台风稳健气派,动作凝重大方,尤其在“当阳桥’’一场,听到张飞吼一声,吓死夏侯杰,他连念“收兵!收兵”同时抬起右腿,三加鞭,连走三个“站步”,动作美不胜收。裘盛戎的曹操,平时并不大露,偶尔一演,却有许多精彩独到之处。

叶盛章看过后表示:“盛麟这戏真不赖,很磁实,唱念杨派味儿挺浓。这才是真正的大武生。有的人学杨派不去武戏文唱,光在台上卖弄技巧,耍杂技。现在有盛麟这条好嗓子的人不多了,有些人按老生味儿唱武生,唱不出高盛麟这个味儿来!”
(部分内容摘自《戏剧电影报》)
由此而见京朝派的老先生们还是带着情绪的感慨。厉慧良一直被挤压也正式因为梨园行的保守意识,我辈无缘看到高先生的该戏,但厉慧良的演出资料不少,确实很多表演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阳桥》很短,而《汉津口》却是一出完整的小戏,它的情节是:

汉 津 口

关羽被派江夏求救兵,但因刘琦染病而未能及时发兵,刘琦病愈正要发兵,诸葛亮也赶到,派关羽领兵一万埋伏在汉津口,派刘琦在水路接应,自去夏口收拾旧日兵马前去会和。
曹操被张飞惊吓而走,慌忙中被众将揽住缰绳,请求回去与张飞较量一番,曹操恐众将有伤,派张辽许褚前往打探,张飞已拆桥而去,曹操得知后命人重新搭建浮桥,继续追杀刘备。
刘备在林中休息,惦念着赵云、张飞,忽见赵云赶来,细述前情,并将阿斗交与刘备,刘备叹糜夫人投井自尽,又感叹险伤一员大将,遂将阿斗掷于地。
张飞赶来报知曹兵已退,并拆了长坂桥,刘备责怪其失计,恐追兵将到而率领众人改走汉津,曹操也在文聘的带领下追到汉津,刘备责骂曹操之过,正在危机之时,关羽赶到,与张飞赵云一起追杀曹兵,曹操以为是孔明之计,急忙撤兵。
关羽与刘备相见,未见糜夫人,得知投井之事,懊悔当初没有杀了曹操。
曹操兵败而埋怨众将,张辽劝曹操暂屯兵荆州,遣使驰檄东吴,请孙权会和江夏,共擒刘备,同分荆州,曹操遂传檄孙权,若不从将以百万之兵下江南。直取东吴。
刘琦从水路接应刘备,诸葛亮也将夏口水军带来会和,因夏口城险,钱粮充足,可以久守,让刘备前往夏口暂住,刘琦回江夏整顿人马,以成犄角之势对抗曹操,刘琦则请暂至江夏商议后事,刘备应允,一起前往江夏。
由此而见汉津口是穿插在长坂坡后面的,也可以单独拿出来演,这出戏包括了孔明派将,刘备摔子、长板桥惊曹等情节,现在演出的《长坂坡》《汉津口》都是改编版了,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如果从《汉阳院》开始演全了,到散戏估计也得三个多小时了,所以这么一出大戏,如今只有俩小时左右了。
《汉津口》留有视频较多,就厉慧良先生留有好几版,厉先生的关羽威严肃穆,独具风格,再选一场厉慧良先生在中国戏曲学校示范演出该戏的录像,供大家欣赏。

三捜卧龙岗

讲述长板桥之后故事的戏还有一出连台本戏《三捜卧龙岗》的第三本,故事大致情节就是鲁肃以吊孝为名过江打探刘备虚实,并请孔明过江商讨抗曹大计,因未找到原剧本,也暂时未能从老报纸中翻到详细介绍的信息,但在二十年代的《新闻报》上找到关于三搜的一点信息,夏侯惇误中火炮,曹孟德三搜卧龙岗。而不知三搜的具体情况。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有三搜的故事记载,但苏州评话有《三搜卧龙岗》的书目,很可能是由此而来。《三搜卧龙岗》第三本的内容与舌战群儒的部分场次相同,故待下篇中再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