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木桩指路 2020-07-19

教育之道,“道,可道,非常道”。

教育,首先应该不是a-o-e,不是a-b-c,不是1-2-3,而是教人如何定心,如何开窍?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教育之道,贵在定心开窍!

如果瓶子不首先打开瓶口,能把酒水灌进去或倒出来吗?

如果人不首先张开口,你能够正常吃喝吗?

如果电脑的各种接口首先不正确接通,这样的电脑,能够正常启动吗?

如果教育不首先教人开窍,这样的教育,正常吗?

学习要开窍,教育首先就要开窍,所谓的开窍,简单理解就是打开一个缝隙,但要在人身上开窍,那应该怎么开啊?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窍”字就是答案!

我们的智慧祖先在汉字中传递了许多智慧和文化,例如“窍”这个字就很智慧:窍=穴+巧,就是上穴下巧所组合形成的一个心灵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能够经常打开,那么这个人就会很“开心”,很有兴趣去学;如果这个空间经常封闭,就是“不开心”,学什么都没有劲,那么这个人就容易得自闭症。穴就是穴位、空间,巧就是灵巧、巧妙。看到这两个字,我们要想一想:人体中有哪个穴位是最灵巧、灵活的呢?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对自己的心性进行觉察和锻炼,例如有什么念头来了,尝试着体会这个心头的感觉。就会发现这个心头就是人体当中反应最快捷、最清晰的一个地方。

当我们听到一声巨响,心头一惊,是不是有危险?身体就会不由自主的做出逃跑和躲避的动作。

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想要吃,最先产生感觉的居然还是这个心头,在心中居然有一种感觉在起伏变化……

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描述中,我们或许已经体会到这个窍与心头是有联系的。但如何联系,可能还是不明朗,为什么窍与心头会有关联呢?

我们身体的心头这个地方,老百姓称呼它叫做心窝、心口,道家称呼为黄庭,中医称呼为膻中穴,这些称呼,其实都指的是一个地方。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窝就是居住的地方,狗窝是狗住的地方,鸡窝是鸡住的地方,那心窝就是心住的地方。心口、心头都是指的这个地方,黄庭也是一个黄的空间,黄属土,土在河图洛书中居中央,中间的一个空间。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之谓也。这些都是指我们躯干的中心位置,中央的位置才能用心来表达。膻中穴,在中医的示意图里也是这个位置。而窍本身也就是一个空间,所以这个窍指的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地方。我们明白心的位置,就是一个穴位、就是这个关键的窍的时候,理解“开窍”就非常简单。

开窍,就是打开我们人体中的一个最灵巧、最灵动的穴位,把心联系起来,就是开心,就是打开心胸、打开胸怀,才能心胸开阔,心怀天下。

一个人打开心胸,就会对自己的心产生直接的认识,可以体会到心头产生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到心头欲望的起伏变化,那这个人已经具备了稳定的心性,能够定下心来了。因为在所有的古圣先贤经典中教的都是观心的方法,只要看到内心的起伏感受,不去阻碍,不去助长,就能做到内心大定。

《道德经》中有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中庸》中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心经》中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三家经典中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妙”就是“中”,就是“自在菩萨”,就是情绪没有发生心头上的平静感觉,“徼”就是看到心头情绪的真实样貌,就是“发而皆中节”,就是“和”的感觉。和而不同,就是和当中有不同的、不一样的变化起伏。

这些智慧经典流传了数千年,无一不是在教导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内心,教导我们如何开窍、开心啊,就是教导我们应该能够定下心来

为什么有的孩子开窍早,知道好好学,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就是还不开窍,还不好好学呢?

莫言在介绍他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一篇关于人的作文,用了与同学不同的写法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爱上了语文,文章也越写越好。莫言回忆说“正是因为那一篇作文,自己开窍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开心的情绪和体验。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有了兴趣,就容易开心开窍这个窍门有个特点,它是个单向门,只能从内部往外部打开或被诱导从外部拉开,但是,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向学生灌输知识进行“洗-脑”,总是在训练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人”,这样的把活人训练成“机器人”的教育,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就算学生的考试成绩再高,也只是在考场上的“昙花一现”,“清北”类的大学毕业生到了社会和工作中,真正有创新能力的高材生又有多少?这样的现代教育,在人才“开窍”方面其实是反方向的无道教育,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关闭心窍的自杀式教育,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功利化的摧残教育。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教育首在定心开窍的真相,再来判断孩子开窍早,知道“我要学”并好好学,实际上就是这个孩子的心性能够定下来了,能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化,不会随便受到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跑偏方向。这类的孩子,他的心性比较有定力,想学什么就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所以很自然地,他在学习上就能够好好地学,很专注地学,也就能够取得学习上的好成绩,而这个好成绩也只是其开窍学习的副产品。

而那些到了初中、高中还不开窍的孩子,实际上就是其心窍,已经被各种游戏、娱乐所迷惑,不知道自己的内心起伏,只知道心中想要就一定去要,想玩就想办法去玩,这一切的根本都是其心窍被迷住的状态。

不只是学生的教育需要开窍,参加工作的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也存在这个问题。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还记得《欢乐颂》中的那个五百强企业实习生、家境良好的乖乖女关雎尔吗?她总是抱着文件一脸茫然地跑来跑去,在电话里头丧气地跟安迪抱怨:“姐,长大好累啊”。她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努力工作--加班--自我怀疑--拼命做--拼命学。她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典型的“穷忙”:用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天天疲于眼前的事情,把自己累个半死,却一无所获。

职场中,类如乖乖女关关这样无存在感的人不在少数:跟同事一起出去的时候,经常被忽视,蹲下来系个鞋带,抬起头发现,她们已经说说笑笑走远了;大家对你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可,但升职名单上从来没出现过你的名字……这一切,原因都归于思维游离、效率低下。大脑还没开窍的人,总是容易陷入某个思维的误区,在错误的做法上原地踏步。你挤过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吗?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教育之道,首在定心开窍

那么,想要改变这种低效、坏情绪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那就是:改变,必须从苦乐产生的根源——心智开窍入手,进行自我教育,教育首在定心开窍,让大脑开窍、打破固化思维,从而告别不专注、杂念和坏情绪的状态,进入更加高级而开放的心智层次!

教育,并不是局限于体制内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化的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首先是教育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匹夫们都认为“这不关我的事”,那就是教育的责任!教育责任,人人有责

教育是立德树人,要抓好德育工作,就一定要首先做好学生定心开窍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核心是立德树人,这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所以国家才一直提倡要做好德育工作,但是因为大家都不明白德育工作的真正出发点,或者说没有真正悟透这个的教育首要之道的具体做法,又被外界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和评价指标所“管理”而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真抓教育实质,总是在忙于做“表面文章”,才导致了现在教育界在德育方面的“假、大、空”之厌嫌。

要做好德育,一定要从定心和开窍的教育开始,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觉、感受自己的内心位置的真相:去体会在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的感觉,常无欲的“妙”的感觉;去体会喜怒哀乐已发时的“中节”的感觉,常有欲“观其徼”的感觉,去体会生活学习中受想行识“观自在菩萨”的感觉……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被融入这个定心的练习,那孩子们就能更好的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开窍的效果,从而就做好了德育这个基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走在道德教育正确的大道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