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关于汗法治疗银屑病的思考  作者:张英栋

 耳穴割治牛皮癣 2020-07-19

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经方汗法治疗银屑病》。

从高山流水谈经方的运用, 
1
、如何掌握经方使用的规矩呢?岳美中先生讲过一句话:“不掌握药物的配伍和用量上的精巧之处,就是原则不明。失去了原则性,则谈不上灵活性”。这和高山流水有什么关系吗? 
2
、“高山-流水”包含了中国人做学问的智慧。山是什么?是坚硬的,代表不容随意改变的原则。水是什么?水是柔软的、可变的,代表了在原则 规矩之中,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银屑病可以用温法治疗吗? 
1
、最初的思考很直观,银屑病患者冬天重、夏天轻者多——冷的时候加重,热的时候减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夏天的温热天气对于银屑病有治疗作用呢?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银屑病可以用温药治疗。 

2、受明清温病学说影响,当今中医界对于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多从血分,尤其是从血热论治。

 

3、但是新近出现了很多与血热说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如:宋坪、王永炎等从“玄府闭塞”的新视角论治银屑病;刘爱民运用温法、散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还有用桂枝茯苓丸、越婢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等治疗银屑病的很多报道。 这些临床上的尝试也同时获得了理论上的支持,如肖青林等结合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认为“阳虚体质是银屑病的根本原因”;孙步云根据银屑病冬重-夏轻的特点,认为本病与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凝滞于营卫之间、皮腠之间有密切关系。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就提出相似观点“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干癣也”。 


4
、对于同样一个疾病,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存在呢?我去年发表的一篇《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的文章,和前一两天刚发表的《寒温治法产生溯源》都是对此问题的一个思考,引入历史气候变化对于治法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5
、最后引用一位博士的论文片段,希望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兴趣:“在东汉以前,人们认为寒邪是引起疾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所以寒症受到医学家的特别重视,温散法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大约到了晋唐时期,人们已经较多的应用清解法治疗伤寒。金元继之,明清以后,温病学说大行其道,寒症和治疗寒症的方法多所忽略。今日,在外感疾病的治疗中,人们还是较多的使用寒凉方法……相当多的中医也认为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是里热证,应该用苦寒、寒凉的方法治疗,故一见到感染性疾病便径直投以寒凉药,寒之不效,即使大其量而用之,也不会从寒邪寒证思考,不敢也不会使用温热药。其实,寒气充满了宇宙,寒邪遍布天地,寒邪为病是普遍现象。已故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认为,中医应该重新给予寒邪足够的重视。明清以来的重温-轻寒是对两汉以前重寒-轻温某种程度的否定,是中医学的发展。但是,当重温-轻寒走向极端,就需要反思和反正了。重视寒邪和寒证,就应该重视张仲景,重视《伤寒杂病论》”。 
 

 

不用汗方亦汗法,汗法当为“广汗法”“泛汗法”。
一提到汗法,大家可能会直接想到发汗,想到麻黄汤、想到大小青龙汤,想到辛温,这与程钟龄所论八法之首的汗法,“汗者,散也”的本意相符。 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可以发现另外一种情况,服用小柴胡汤后“汗出而解”,用小柴胡汤能叫做汗法吗?服用大承气汤后汗出了,用大承气汤能叫做汗法吗?服用紫雪散,配合日晒、多穿衣服、多饮食热物,汗出而病解,用紫雪散能叫做汗法吗?日晒、喝开水、运动能叫做汗法吗? 

在去年的经方治疗皮肤病学术研讨会上,华华主任讲到了冉雪峰先生的《八法效方举隅》中的一段话,让我对于汗法大开眼界,他说:“发汗之道甚多……内因气结而无汗者,散其结则汗出;内因血闭而无汗者,开其闭则汗出;内因水停而无汗者,化其水则汗出;内因热壅而无汗者,则清其热则汗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细细琢磨冉雪峰先生的这段话,再与《素问 阴阳别论》中的“阳加于阴谓之汗”结合,就会让我们对于汗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汗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辛温发汗,也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肺与表。如果身体里面缺乏阳气,则温通阳气就可得汗而解;如果身体内部缺乏阴津,则滋益阴血、补足汗源,可得汗解;如果因为痰凝、血瘀、水停、湿阻、风寒郁闭腠理等等病理产物阻碍了发汗的通路,这时候通过开腠发汗、祛湿、行水、活血化瘀、温散痰饮等等清理障碍、畅通汗路的方法就可得汗。这样寒温、表里等问题的争论在更高的“广汗法”层面得到了合理的统一,融合在了一起。

 

适合血热辨治的患者可以按赵炳南、朱仁康、禤国维等前辈的方法进行治疗;适合温阳方法治疗的则火神派的方法但用无妨;适合辛散温通方法的患者则使用麻黄类方不必再犹豫又犹豫,考虑再考虑。广汗法的提出给我们治疗银屑病打开了很多扇窗户,让我们离圆机活法更近一些。 

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以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我认为每个疾病都有一个核心的机理等待我们发现,都有一个核心通路直接通向治愈的终点。“汗出而解”是目前找到的银屑病治疗的必由之路,也是我提出的“广汗法”的核心意义。笔者为什么这么用心地提出、深入研究、积极完善这个“广汗法”的概念呢?因为它不仅对于银屑病来说很重要,而且可以推广到很多的皮肤疾病,及很多的非皮肤疾病。 


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两位中医大家说过的话,一为温病学家赵绍琴先生说过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一为精通仲景之学的赵锡武教授讲过的“病在外者不使其邪内入,病在里者必令其邪外出”;“治皮肤病当散,当表,当由内向外排……”。 将两位大家的话揉和起来,银屑病的治疗当用“广汗法”的方向便清晰的浮现了出来。顺着这个思路向前再走一走,“广汗法”就触及到了所有疾病的核心机理:身体失去正常机能就可能得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复正”。从这个角度讲,“广汗法”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它已经涉及到了“阴阳自和”(语出《伤寒论》58)为所有疾病治疗的终极目标的大问题。

 

不用汗方亦汗法,是说治疗银屑病主要是借助“汗出而解”的思路,但并不局限于辛温发汗的方药。汗法当做广汗法去理解。

 

下面阐述另一个新的概念——泛汗法。 
在叙述这个概念以前,我们还是有请赵绍琴先生,看他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精彩的论述:“汗法,即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这个表述对其在《赵绍琴温病讲座》中反复提到的“在卫汗之可也,非属方法,乃是目的”的原则,作了浅白的解释。笔者学习后认识到:汗法从思路上可归为“广汗法”,而从手段上当做“泛汗法”解,不仅服药得汗为汗法,而且运动、日晒、温覆、多饮热水、熏洗亦为汗法,甚至得衄、刺络、得吐等畅达气机之法均可视为“泛汗法”。随着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将其用于银屑病临床,方法逐渐简化,疗程逐渐缩短,而疗效逐渐增强。

 

有一病史13年的银屑病病人专程从山西来治疗,23岁的小姑娘,泛发全身,以“原方、原药、原剂量比例、原用法”的四原方式使用真武汤为主治疗,20天获得显效,返回安徽,随访,病愈,体健,全仗广汗法和泛汗法的功劳。 

接下来我将提出一些从临床中萃取的新概念——出汗三要素,错汗四表现,四多两温度,大四疗,小四疗等等。这些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什么呢?1、让患者明白得病、治病、防病的核心机理,从而与医者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精诚合作,对付破坏他健康的问题。2、组成包括药物处方在内的,行为处方、心理处方、饮食处方等方向一致的“综合处方”,让身体尽快由“偏”复“正”,然后保持在正的状态,不要再偏,用我们的术语讲就是治病与防病,甚至养生相结合。这些可以和治愈、根治接轨。 

笔者来自山西,地处西北,偏寒偏燥,内经中《异法方宜论篇》和《五常政大论篇》等早已提到,所处方位与疾病病机和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所以即使提出,并且立足于“广汗法”和“综合处方”的整体思路,我的治疗仍可以归纳出两个特点:一 不止于温 不离于温;二 不止于药 不离于药。第一点是讲在方药的选择上我多用辛温的麻黄类方为主,这种偏性与我所处的地域肯定有关系,所以我的治疗案例仅可供大家参考,临床上一定要三因制宜,如南方患者一定湿热多些,这就可能要用到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方,一些夏天最重的患者我们用黄连阿胶汤也可取得较好效果,一些春天发病最重的患者,从厥阴治疗,用到了乌梅丸法,但均不出广汗法范畴。 

总之,笔者提出了“广汗法”,但是由于学识有限,病例数尚少,加之地处一隅之偏,想要把广汗法治疗银屑病的思路推向更高的层次,让更多的患者早日解除痛苦。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广汗法的使用和研究中,我们共同探讨,使之越来越完善。 


经方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细节问题 

经我治疗的患者,包括银屑病和非银屑病,一共就2例出现过不良反应,并且最后都经我自己之手纠正了麻黄之误。非麻黄之过,是患者或者医者之误,却殃及麻黄,使良方有束之高阁之怨。 
既要首先保证安全做前提,又要用最有力量的方药帮助患者尽早摆脱苦难,如何能做到两全齐美,“用其利,而避其弊”呢?唐代大医孙思邈给我们提出了要求“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实质与我开头讲的高山流水相似。

细节1、辛温热性食物应用的时机、用量的问题。过早、过少则发,反之则通。 
细节2、因人而异求汗之度。既要防止汗出不彻,又要注意中病即止。 
细节3、四季均需“稳态”出汗。得汗需“控制”,不因时而变。 
细节4、增加剂量的原则和方法。与细节2互参,既要以知为度,又要防过犹不及。方法有3种,分别是:药引加、药味加、整方加,此3法有逐步递进的关系。 
细节5、与患者充分沟通的重要性,此为治“神”。小组治疗的形式是取效快捷的基础。 
细节6、强调自疗和药后护理为得效关键。自疗和药后护理可以调动人体正气。 
细节7、“候气来复”的巨大临床价值。一是已经奠定了“自疗”基础;二是已经显露出好转趋势者。 
细节8、治疗须依次第,不可急于求成。即使暂时得效,“若不循次第……亏损五脏,以促寿限……”(许叔微语)可不慎哉? 
细节9、出现“报警”,要果断停用。
细节10、客观看待汗法(麻黄)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用其利,必先预知其弊…… 

 

附诗一首:

经方之路代代贤, 
质难解惑两千年。 
柳暗花明觅流水, 
传承复兴重高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