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你不负责任!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接了一个高年级的新班,上了几天课后,我发现有一个女同生,上课老是心不在焉,作业、测验成绩也比较差,我就找她来谈心,问她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这位女同学的回答令我十分惊讶,她对我说:“老师,你不负责任!你为什么不给我补习,我以前的老师都给我补习的。”

我对这一问题十分敏感,认真去分析了一下,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这位同学并不是真正不能学会所教的知识,而是因为原来的老师给她“补习”方面出了点问题,让她产生了“只有通过补习才能学好”的依赖,姑且称之为“补习后遗症”。

这种“补习后遗症”的最明显症状是:课堂不好好听没关系,学不好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会给我补习的。


于是,我利用一个课余时间,专门找她谈心。我说:“你课上不认真听讲,等着老师帮你补习有什么合算呢?如果你能在课堂通过自己的认真听讲与积极思考就能学好,不是更好吗?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有趣、有意义的其他事情了,对吧?”

于是,我与这位同学约定,老师以后不再给你补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的。慢慢地,这位同学终于改掉了学习的坏习惯,成为班上一名中上游的学生,还顺利考取了初中。

现在想想,假使我当时对她的说法不敏感,听而不闻,也没有耐心找这个所谓的“差生”来谈心,或者还采取原有的方法,继续为这位学生补习,其结果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情形呢?

对所谓“差生”的教育方法很多,以上可视为一种。


教师负不负责任,应该负怎样的责任?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我想教师眼里最主要还是要有“人”,而不单单是“分数”。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应该担当的。

况且传统教育文化中就有“父子合10分”、“母女合10分”的说法,如果老师、家长有时太过“勤快”,事无巨细,是不是反而不利于孩子责任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能力的培养呢?

对于“补习后遗症”,我还想再多说几句。现在,利用节假日为孩子“补习”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许多家长明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但不得不跟风:“没办法啊!人家都在外面补习,我们不补的话,到时候怎么跟得上呢?”

请家长朋友们仔细辨别一下:我孩子的补习是属于“自己想要型”,还是属于“被动接受型”呢?如果是前者,我想孩子的学习责任心在那里,效果应该比较好的;如果是后者,只是家长自己“一相情愿”,其效果就要打一个“?”了。


其实,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我觉得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
还有一点似乎被我们大家“淡忘”了:孩子有没有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魅力”(比如数学,我写过一篇《我用“数手指”游戏为孩子“算命”》,里面就提到一句我一直努力想践行的话:“孩子之所以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给了他们智力与美学的满足”),有兴趣为之花时间,为之着迷,如果有了这些,你就不用愁孩子学不好了。

因教育不当,产生后遗症的可不止上面这个。比如“陪读后遗症”、“放任后遗症”,等等。面对或明显、或隐蔽的“症状”(问题),我们的态度是马上寻求改进措施积极应对呢,还是视而不见消极等待呢?

(本文最早写于1999年,曾发表于《南通教育报》,现有较大改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