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方法散谈(讲座提纲)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 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 学习一件事物比读十本书更管用,这是孩子亲身的体验,知识的得来是经过他自己验证的。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一、讲座的起因与期待目标

1、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实质的问题是“方法”问题。有了好的方法,就可取名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质量。这是讲座的出发点与归宿。

2、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位哲学家说过:学习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在提高别人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一个人总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其实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杭州的一次火灾,一青工能够抱起一个大油罐脱离火场从而避免了一场火灾。

为了做好一个讲座,我可能会去读十本书,于是我“现炒现卖”、“转手倒卖”。

3、期待目标

因为是散谈,可能是东拉西扯,但尽量做到“形散神不散”。

二、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生活中的问题说起:缝衣针、圆珠笔芯、听诊器的故事。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但只要做有心人,一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1、教学中的“度”

“乐极生悲”一词说起。引发下列疑问:

低年级生字抄写到底多少遍为宜呢?(4遍,上海教育科研上的研究成果)

讲语文喜欢旁征博引,到底要到什么程度?但有一条,就是在适合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

再比如,焦虑,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适度焦虑就是好的。

2、教学中的“序”

语文教学中:整体→部分→整体,就比较我们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中概念教学:直观感知(形象)→表象→抽象

3、阈限法

通过一种刺激的呈现了特别的程序,使本要引起的消极反应不再呈现,从而破除已经建立的条件联系。

比如,一个小孩怕猫,怎样使他不怕猫呢?

再比如,班级中有的学生太懒(如冯军),有的学生太慢(如徐小雪),就可以用阈限法:先布置少量的作业→做得好表扬奖励→再稍微多一点作业→继续表扬奖励……从而消除这种懒与慢的顽疾。

4、得寸进尺效应

对于着重,总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令老师们头疼。有的花了许多时间为他们补课,但效果不佳。学生背书、背口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康海练记忆特别差,口诀一直记不住)。

5、木桶原理

为什么好差悬殊这么大呢?这就好比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要抓合格率,抓好差生,才能促进全班的质量水平的提升。

6、“教育场”的建立

“教育场”是指一定的教育情境对学生特别起作用。经典案例:苏霍姆林斯基捆着双手陪着孩子;一位母亲叫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不听后,把垃圾倒在他的床边;马卡连柯叫一个偷食烧鸡的孩子当场表演;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母亲教育孩子时,在雷电交加的大海上;刘平老师“我嗓子疼,请大家不要讲话,能听到我讲课吗?”

7、无能感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心理学家的实验:狗是怎样变成那样无能的……

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有的教师一味的训斥或嫌弃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她的班级里永世不得翻身,最后只能是绝望与无能感产生,最后无救了。

我们现在的班上就有这样的学生,如果每个教师都帮一把,到了高年级也不可能一点不会学,好像变成白痴一样。如丁海峰同学就是这样的。还有冯军、康海红、朱锦梅等同学也是这样的。

三、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的方法

1、抓出一句,串联一篇;(重点句,中心句……)

2、学好一段,带出几段。

运用这些方法的重要一点是,要举好这个“一”,才能“反”出那个“三”来。举一反三真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了。

3、强化一处,辐射全文

4、粗读一课,精学一点

四、数学难点突破的方法

1、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通常出现在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上。数学教学难点,可以认为是数学思想太抽象、较复杂或坡度太陡的表现。

2、难点的双重意义

积极的一面可以培养思维的需要,消极的一面是差生可能增多,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3、战略性难点与战术性难点

毛主席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如战术性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战略性难点(数学概括能力不强的表现)

4、难点形成的原因

(一)内因方面:

①双基不牢:如异分母加减法

②习惯定向或思维定势。如应用题解答中,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现象。

③思维品质差。正确性、广泛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④非认知因素。懒、怕、不感兴趣。有的差生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他自岿然不动”。

(二)外因方面

知识教材的复杂性、隐含性;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教学要求的随意性;教学方法的刻板性;教材体系的局限性。

5、处置难点的方法

分散法。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分数的概念教学。

举例法。如学习了8”,可以举出8本书、8枝笔……等等。去要点: 分数概念中去掉“平均”、“0除外”……逆表达:钝角大于90度,表述为大于90度是钝角?平角是一条线?

直观法。操作法。迁移法。发现法。提示法。对比法。例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