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为本”的课堂评价观与课堂效率琐议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形成,依赖于素质教育观的确立。而素质教育中最根本的就是“两全一主动”的教育思想和“四个学会”的教育内容。“两全一主动”指全面、全体与主动发展;“四个学会”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一、“发展为本”的课堂评价观

研究中,我们在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西方从“第一代”到“第四代”有关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师生评价表的研制与对比验证研究,深深地体会到,课题研究的过程,既是课堂教学观不断转变的过程,更是教学评价观不断清晰的过程。我们通过实践与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已达成如下共识:

1.教学评价必须从“比优劣”转向“比发展”。即评价要立足差异性,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不同兴趣爱好、知能结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和学生,不断淡化“名次”和“分等”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诊断问题、总结成绩、改进教法或学法,促使他们各自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以达到师生素质“大面积”提高的效果。

2.教学评价必须从对“产出”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效率”和“过程”的关注。即不仅要注重教学效果,更要“关注”这一效果取得的过程中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消耗情况,努力向“低耗高效”的方向努力。

3.教学评价的方式必须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即走出“领导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的单一方式,走向他评、自评、他他评(即请另外的人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反评(即被评价者对评价者进行解释、辩解直至反驳)等方式的灵活运用。

4.教学评价的方法必须从单一的定量或定性评价转向两者的综合运用。即采用“分数(有时可无)+等级+针对性评语”的组合评价方法。

5.教学评价必须从“相对标准”转向“绝对标准与个人标准相结合”。即人人向最高标准看齐,同时引进个人标准,从而将团体内部的竞争转化为团体中的每个成员自身的“现实我”、“历史我”、“未来我”的竞争,使个体始终有整合的自我意识,看到进步、看到潜力,保持教学与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断突破现有状态,努力向“未来我”迈进。

6.教学评价必须从教学与评价的分离转向“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即要求我们把教学评价真正纳入教师和学生每日每时的“活动”中,一直不断地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做到以评促教与学,再以教与学促评价方案与方法的改进,从而不断生成与“共同建构”新的教学观、教学与学习策略、评价观、评价方案与方法,做到教学与评价“水涨船高”,反馈互动,螺旋上升。

7.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解释必须从“武断”转向“灵活”,教学评价必须从“盖棺论定”转向“使其再生”。即对师生教与学的“闪光点”分别进行“赏析”与“表扬”,对失误与不足处分别进行“剖析”与“提醒”。

二、教学效率的内涵与相关概念辨析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流弊,课堂教学效率仍然不高已是教育领域人所共知的严峻事实。据本人对一个地区的课堂教学的分析统计,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课只占510%,一般的课占60%,较差的课竟占30%左右。因此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

以下,本人就两个方面对教学效率的内涵进行研究,即:一是从信息论的角度,一是从系统论的角度。

(一)从信息论入手,对“教学效率”进行单因素分析

什么是教学效率?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效率”的一般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1)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效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2)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物理学上的关于“效率”的计算公式一般是:效率=有效能量/原有能量×100%或效率=输出能量/输入能量×100%。

借用物理学中的计算方法,运用信息论的有关观点,课堂教学效率可用下边的公式来表示:

教学效率=有效信息量÷总信息量×100%(公式一)

教学效率=有效信息量÷实际教学时间×100%(公式二)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公式三)  

上面这三个公式,哪一个更为合理、科学呢?

在公式一中,教学效率取决于总信息量和有效信息量的大小,但如果总信息量相对较小,有效信息量自然大些,这样计算出来的教学效率显然是不太科学的,但同时我们也可从此公式中得到一些借鉴。

公式二从信息的时空上来考察教学效率的高低,它既涉及到时间长短,又涉及到空间大小(即一定时间内人的头脑所能接受的有效信息量),显然,教学效率同教学有效信息量成正比例关系,同教学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这说明此公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计算的方法。但由于涉及时空两方面的东西,计算的难度较大。

公式三是以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来衡量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低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儿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上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的白白地浪费掉的时间之外,而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觉悟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公式三相对来说,便于统计,通过量化的方法来分析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所以我们一般可用公式三来评估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公式三,我们曾尝试利用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记录表》来进行观察与记录,辅之以“行为研究法”,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量化分析。

课堂教学记录表分左右两栏,左栏记录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如提问、示范、个别指导、板书等)的出现次序和持续时间,右栏记录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如训斥、不着边际的介绍、教学失误等)的出现次序和持续时间。

这样一堂课下来,我们一方面可通过量化的分析评价这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能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记录,给每个任教者提供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便于教学改进教学。

通过上面我们对三个公式的分析,以及对第三个公式的尝试使用,我们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教学要合理增加信息量。

因为只有合理增加信息量,才能保证有较大的有效信息量。小学生的注意有不稳定性,要选择接受知识最佳期来完成新知的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避免结构松散,节奏拖沓,尽量减少由于干扰而失去的信息量。但信息量的“大”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教师倾其所有,信息量太大,如大雨倾盆,学生接受不了,那也是徒劳。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接收的信息量与输出的信息量的比达到80%,才算是效率较高的课。

2、要面向全体学生,单位时间内受益的学生面要大。

如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仅仅是眼于几个差生,这样只有几个“尖子”的接受的信息量大,而大多数学生得以忽略,这样的课也只能说是低效率的。一般来说,只有当受益学生的面达到90%以上,才能说效率较高的课。

3、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要通过两表(除上表外,还有一份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表》,内容与上面的相当),运用“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并把记录信息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便使他们及时改进教学、学习方法,不断发展与提高。

(二)从系统论入手,对“效应、效率、效益、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考察。

1、关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以划等号。因为,学生的学来成绩好,教学质量高,教学效率不一定就高。也就是说,高分数、“高质量”不一定是通过教学的高效率来取得的。

另外,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就一定重;反之,负担就轻。教学效率,学生课业负担,与学生学业成绩(教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

低效率,重负担───高质量

低效率,轻负担───低质量

上面的第一种情况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关于“效应”“效率”“效益”

【效应】是从教学状态上来说的。它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心理、人格、情感、思维等众多课堂行为方面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其它教学方面的潜在的决定性因素。师生的目标相同、志趣相投、心理相容、认识相通、行为相似,这些教学效应是其它教学活动赖以正常进行的时空情境。

【效率】是从教学过程上来说的。它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内容。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不能盲目地、热衷地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信息量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时,大脑就无法非常有序地处理信息,反而造成大量的信息过剩,造成教学的浪费现象。此外,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出现疲劳、焦虑、困倦、逃学等厌学综合症。这是追求“高效率”产生的“负效益”。因此,应追求适宜的高效率。

【效益】是从教学结果上来说的。它是教学效果和利益的综合体,也是实在的一系列目标,因而是可以检测的。考试是最广泛应用的最好的方式。

教学效应、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是个三位一体的开放系统。

【强效应】集中表现为教学思想现代化;

【高效率】取决于教学决策科学化和教学艺术具体化;

【好效益】则是通过教学评价来完成的。

由此,我们初步设计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机制(示意图):

  • 解题模式”可以迁移吗?

  • 心理换位:让你做个更懂孩子的老师

  • 试试背圆周率,听听弹奏圆周率

  • 5-18岁的孩子都来挑战“分巧克力”,好玩不容易

  • 适合1-6年级“填数游戏”告诉你学好数学三句话

  • 我用“数手指”游戏为孩子“算命”

  • 一年级孩子的读题能力有多重要

  • 我们欠孩子真正的数学阅读(附推荐目录)

  • 缪不可言推荐的10本育儿书 / 图文

  • 项目学习【已发总目】

  • 教育札记【已发总目】

  • 思维游戏【已发总目】

  • 家教幼教【已发总目】

  • 人在旅途【已发总目】 

  • 要“朗读”,不要“唱读” 

  • 在女儿高一家长会上的发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