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前我对教师素养的想法是酱紫的——从陈洪杰教师的一幅截图说起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说今天的内容之时,正好看到朋友圈里陈洪杰老师放的一幅截图(见上),说的是河北唐山市撤消收费站之后,遭到收费站人员的反对。其中一位员工说的话特别引人深思:“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现在都36了,啥也不会!”

是啊,我们的教师如果哪一天也面临的下岗窘境,老师们你也会只有类似的这句话吗?

所以十分推崇陈洪杰老师的建议做个有课程产品的老师,这是今后面临下岗的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2000年初,我在浒澪小学作讲座,四个方面:看看世界的变化,说说教育的发展,谈谈教师的素养,讲讲科研的方法。

其中对【看看世界的变化】这一部分现在的感受是:18看来,世界的变化真是快啊!恍惚过了百年!

其中对【说说教育的发展】这一部分现在的感受是:18年来,教育的发展比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实在太慢了!换句话说,我现在讲18年前的东西,发现好多东西并没有过时!你说,我是应该欢喜呢,还是悲哀呢???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三部分【谈谈教师的素养】,也请朋友们评鉴一下:内容有没有过时呢?

听到慢慢叙来——

一切都表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来临。教育的作用一般在十年后反映出来,十年后国家发展怎样,首先看教育发展怎样。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不论是历来还是现状,对教师的形象总是在对立的观念之间摇摆,诸如:

教师是教书育人呢?还是只传授知识呢?

是和他人一样呢?还是有一种独立的教师模式?

老师应该成为“热情型”好呢?还是“理性型”好?

是现实一点好呢,还是理想一点好?

是做专业业务好呢,还是广博一些好?

是艺术类型好呢,还是学问类型好?

对学生是普遍培养好呢,还是更注重对尖子的选拔好?

是做学生的朋友好呢,还是做为发号施令的权威者好?

是与学生经常在一起好呢?还是远离学生好?

是做铺路石,引导学生自己走好呢,还是牵着他走好?

是开朗一点好呢,还是严肃一点好?

是活泼乐观好呢,还是老成持重好?

是刚烈一些好呢,还是阴柔一些好?等等。

诸如此类真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互相矛盾的愿望又都经常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着年龄、性别等因素,使人很难具体区别与划分。同时,这些内容一旦与政治思想和其它要素结合在一起,就更为复杂了。例如:教师神圣论、教师创造论、教师人力资源等一起出台上场,最后就会引出难以为教师下定义的结局。

然而,用单纯的两分法或两者存一的思维方式经过教师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的确,人情味、伦理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等等恰似搓在一起的绳子一样纠缠难解。可以说它使问题更加复杂。充其量可以附加某些“人情味浓了”、“事业心强了”等等带有修饰词类理解。

以上种种提法,最终恐怕只有按外在行动和表现严加以区别。例如:自信类型、自私类型、开放类型、果断类型……官僚类型、理想类型、阴谋类型、民主类型、谋生类型、逃避类型、自娇类型等等。

这种看法本身可以说是简单类推而派生出来的典型代表。

实际上这种类推方法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想要不费力气地以主观推断规律来猜测事物的必然及其本质属性。但是,如果真实而准确地描绘出教师形象的话,应该以什么为基础和采取什么方法呢?

我个人坚信,能够为教师描绘出真实形象的,首先必须是教师本人。这才是具有内省的、反省意味的有关教师的认识与评价。即“教师自己的、也为教师的、出于己手的自画像和自我认识”。同时我想,对教师形象的理解应该把握它多层次、复合体这一特征。

《论语》:志于道,聚于德,依于仁,游于气教师应有“四气”,即生气(青春的活力)、英气(由英才智略所致教养的表现)、勇气(给儿童以冲击力和巨大影响,如幼儿园里缺少男教师)、正气(正派、真诚,是由上述三者派生出来的)。四气是心灵之气,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力的表现。

也有人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围棋子型”。所有的人看上去都是圆溜溜的,没有一点个性。但里里外外却是黑白分明的,是一个样的。这些教师身上除了具有各自教义、规则所规定的同一行动之外,几乎毫无其他特色可言。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型。

第二种是“麻将牌”型。这种人比上一种要差一截。其特点是形状整齐一方,排列起来也较为容易,替换起来(换牌)也较为容易。这种人,牌上的点数如果不打开,就没有任何人知道。因而,这种人对学校、对校长,特别是对学生都有一种不依赖感和不安全感。

第三种是“象棋子型”。我倒更希望教师是这样的。这种人光明磊落,个个有个性,是什么就是什么,毫不隐瞒。各就其位,遵循规则,各司其职,有良好的“管区意识”。特别是“马”,虽不能象仕侍奉在将帅的左右,也不能象“车”那样一往无前,但却能一步一个“日”字,脚踏实地地前进。

举个例子。关于上海教师招聘,硬指标是四证。即大学学位证书、英语大学四级、计算机证书、普通话测试证书。软指标:各种新形式的挑选。如代一个月的课,用英语进行演讲、做高考题、请好同学提问让你回答、根据任务设计一个课件、开一个学生座谈会等。

上海一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实行制度管理,规定教师的能力包括以下方面几个方面(五个一):一份试卷、一篇论文、辅导一个以上的兴趣小组活动、一节县以上的公开课、一个好对子(老教师与新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用质的规定再加上量的要求。它实行一票否决制,评先进、评职称,“五个一”一个也不能少。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

据有关资料,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有七种人才将走俏:一是教师、二是律师、三是外语人才、四是心理医生、五是谈判人才、六是旅游人才、七是信息业人才。教师被排在第一位。

一项调查:教师最需要什么?一是教育理念;二是现代教育技术;三是教育研究能力。

我将教师的素质为“正确的教育理念+三化”,“三化”即专业化、数字化、人情化(关于“三化”,后面另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

什么是理念?理念是反映对象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所谓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指导思想,对于教育全局有着决定性影响。换句话说,教育理念就是在时时、事事、处处教育出现的东西--思考是怎样的,实践也是怎样的。

20世纪末,中国和世界的教育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由工具理性向文理性的回归,中外教育家都在认真地反思教育的本质理念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学校教育也跟着收窄知识面,走向分化和细化。这造成了专业和学科门类急剧膨胀,定向教育知识结构越收越窄的倾向,使学生出现知识结构和人性结构的单向性,严重的产生了与现代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只懂某些狭窄专业知识,但人文匮乏、情感干瘪、志趣枯燥、思想苍白的知识“半人”、“空心人”、“精神残疾者”、甚或曰“白痴专家”。在中国某著名大学曾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一位高材生出国留学后向导师表示感谢,竟写出“对于恩师的教诲,我一向耿耿于怀”,一时传为笑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情感,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从教育哲学的高度看,产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同时也给自身和遗憾的知识“半人”、“空心人”、“精神残疾者”和“白痴专家”,只是一种教育现象。这个教育现象是由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教育本质理念决定的。如果教育以人为目的,百日以其它事物为培养人的手段,必然会培养各种人格素质全面均衡的人人以外的事物为目的,如果以培养人为手段,必然会培养各种人格不健全的“残疾人”。

在西方,由于奉行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社会生活领域,产生生态失衡、资源危机、道德危机和文化的商业化、平庸化等西方后现代病°教育领域,则产生了人格残缺、精神畸形的度的后现代人。我国虽然开始现代化进程时间很短,然而,在社会领域或者教育领域,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也出现了某些西方后现代病和后现代人的征兆。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塑造,教育的根本性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是对于教育本质理念的终极关怀,是世纪之交教育本质理念的回归。

所以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从三个下面的理念,通过实践中来建构。

1、面向全体学生

从一个班上的比一比、赛一赛表说起。有的同学其中没有一个五角星,到了期末还是一个也没有。这张表又有什么价值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发展的。

2、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有许多缺陷呢?因为我们的评价侧重于知识方面。

荷兰大学的一个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成就与工作成就成负相关(只有学术研究是正相关)。

中国学者也研究了一个“第十名现象”,即一般来说,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成就最大。

3、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我认为,特长的概念较为狭窄,个性的概念较为宽泛。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但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有特长。你看差生能“见义勇为”,“三好学生”不一定能见义勇为。

个性具有差异性。素质教育首先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如果不承认个性的差异性,就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如现在有的学校搞一个学校全校拉砖二胡, 这就是不注重个体差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看学生个性有没有得到充分自由、生动活泼的发展,关键不是看教师如何教,而是要看学生如何学生。教师只是指引者、服务者,主要要做的是如何组织和调动学生,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小以小成,大以大成。

什么是素质教育,一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都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一句广告词(菲力浦电器广告)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做得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就是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一位教授说得好:把所学的知识都忘光了,就是素质教育!

知识是建构而来的,而素质是积淀而来的(抽象的客观的知识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当时所附加的情感色彩,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智慧)。说明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觉悟、智慧又比能力更重要。

  • 解题模式”可以迁移吗?

  • 心理换位:让你做个更懂孩子的老师

  • 试试背圆周率,听听弹奏圆周率

  • 5-18岁的孩子都来挑战“分巧克力”,好玩不容易

  • 适合1-6年级“填数游戏”告诉你学好数学三句话

  • 我用“数手指”游戏为孩子“算命”

  • 一年级孩子的读题能力有多重要

  • 我们欠孩子真正的数学阅读(附推荐目录)

  • 缪不可言推荐的10本育儿书 / 图文

  • 项目学习【已发总目】

  • 教育札记【已发总目】

  • 思维游戏【已发总目】

  • 家教幼教【已发总目】

  • 人在旅途【已发总目】 

  • 要“朗读”,不要“唱读” 

  • 在女儿高一家长会上的发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