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态度决定家庭教育的一切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少年时怕遇到顺境,中年时怕遇到闲境,老年时怕遇到逆境。——曾国藩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王阳明

卓越并不是单一的行动,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本来,孩子的家应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如果我们要每个家长扪心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家,孩子是否喜欢?可能家长会肯定地回答,怎么可能不喜欢呢?家里要吃的有吃的,在穿的有穿的,要玩的有玩的,还要什么?

但是,我曾问班上的一个孩子:你喜欢不喜欢你的家?他的回答令人惊讶:“我才不喜欢呢。我的爸(妈)真讨厌,不是叫我做作业,就是叫做读书,要么就是弹钢琴,还有练书法,等等,反正不会让你闲着。看到你看动画片,就会对你竖鼻子、瞪眼睛,烦死了!”

我接着追问:“这不是为你好吗?”“为我好?他们也这么说,可是他们成天逛街、打麻将、看电视,却叫我干这干那,我才不高兴呢?”

我茫然,我叹息,我摇头!

我们的家怎么了?家应该是啥样的?我陷入了沉思。

孩子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件物品。就像小树一样,家长要像园丁一样,只是提供水和肥,让他们在适宜的条件下自己生长。教育也只能适应儿童的心理,做儿童想要做的事,为他们自然生长提供条件。家长需要做的,是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去,与孩子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教给孩子们知识,指导他们读有益的书,与孩子交流思想,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事是,让孩子喜欢这个家,喜欢这个家里的所有成员,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应该是这样的:

用爱的力量营造无失败的学习环境,协助孩子发挥潜能,实现自我;教育过程是可以不断改善的;家庭是孩子、家长共同成长的园地。

首先,我们要是是全人教育,不是完人教育

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首先某一种教育的情境,让孩子发挥他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只不过是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已。“全人教育”是全方位教育,又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个是知识教育,第二个是技能教育,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意思是说,让孩子从家庭生活中学习生活的态度。

其次,我们要的是使家庭变成温馨的港湾

家是每个家庭成员向往的地方,而不是逃避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逃避家庭,躲避父母,这就需要父母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什么是温馨的家庭?就是爱的气氛。爱是天生的,但是爱的气氛要靠人来营造,设计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互动,没有一点异味的卫生间,干净整洁的书房、寝室,孩子享受其中,让他们明白,这是爸爸妈妈为他们做的,要让他们知道其中的辛苦,有时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艰辛,从而使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这就是互动。

爱的因子在哪儿,我们认为第一是关怀,第二是责任,第三是了解,第四是资讯。彼此之间没有沟通了解,谈不上家,爱不了谁。

再者,我们要的是“终身学习”

不要光是顾着眼前的分数,不要总是那么急功近利,教育孩子需要慢慢来。我们始终要想的是,孩子的学习是为眼前,还是为终身,如果这两者都能兼顾那就更好了。

教孩子学什么并不难,难就难在教孩子怎样去学。在实践中要多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个思想的空间,创意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可能会得出比家长更好的想法来。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十分强调的是态度学习。

家庭是孩子获得团体生活经验的第一个地方,第一经验很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说浅白一点,

比如个人卫生,首先看家长做到哪一步。再比如家里是否整洁,如果不整洁,就非常糟糕,对小孩子的影响糟透了。家长要事必躬亲,多做反复做,做好了小孩子总会明白,并受到好的影响和熏陶。

再比如对孩子讲话,语气要平缓,声音要清晰,吐字要清楚,听起来非常轻松,不让人感到压抑。久而久之,孩子总会明白这样讲话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孩子的教育是随机的,是潜移默化的。

潜移默化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是要让孩子一眼看到的里是一个可以读书的地方,可以体验到爱的地方。

第二个是陶冶功能。使人走到家里,决不会刮来。不随便弄乱房间,不大声讲话或呵斥别人,对客人彬彬有礼等等。

第三个是要有一种美的感觉。这一点看过来十分高大上,似乎实现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感动知识的魅力,觉得学习、读书是有意思的事情;感到施予的魅力,学会分享;感到爱的魅力,知道在移情互动中爱与被爱。

总之,家长的态度和行动改变了,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才会跟着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