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学习逻辑学?逻辑学是由确定到确定,课程笔记

 止观观止 2020-07-19

如何学习逻辑学

如何学习逻辑学?逻辑学是由确定到确定,课程笔记

复习前面的概念

人的大脑系统,思维系统,记忆系统,感性认识系统,语言系统,情感系统,

在大脑中独立的功能

我们研究思维系统的功能

各种功能是有联系,我们思考问题,根据情感体验,进行决策

思维系统的决策

我们思考过程中,会用到语言系统,思考默默的同自己说话

我们这张图的目的:属于不同的功能系统,独立,但是有关系

完全按照思维系统的规则

如何学习逻辑学

如何学习逻辑学

1、用逻辑去怀疑一切,逐步养成用逻辑去思考的自觉意识。

2、始终记住,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

我们只要做到这两点

具体说来,用逻辑怀疑自己的言和行,用逻辑去怀疑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逻辑的自觉意识会被培养出来,需要耐心

逻辑学本身 教人怀疑

形式逻辑 同一律

你凭什么说张三如此,李四也应该如此,这是什么根据

怀疑是认识事物的开始

中国几千年教育 从信任和相信开始

无条件相信它,去信任它

理论没问题, 问题时实践过程中出了问题

中国同一个朝代的无限循环

一遍又一遍的推倒重来

折腾了这么久,你的理论就没问题?

理论有问题,实践就会出问题

2000年 无条件相信,理论都没问题

为什么西方人 ,自然科学,创新层出不穷

西方人从古希腊开始,用逻辑去认识事物

逻辑是认识科学的基础

怀疑之后,有两个结果

怀疑之后的肯定

怀疑之后的否定

新东西总是在否定之后产生的

例子1

1、喜欢明星,从而喜欢明星推荐的商品。

2、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

相信明星推荐的东西,他喜欢明星,所以他喜欢明星推荐的商品

用情感体验方式,明星和明星推荐的商品等同起来

他不用逻辑方式去 考虑: 明星和明星推荐的商品等价性

明星是好人,但是明星推荐的商品不一定好

违反同一律,就是非理性思考

非理性思考

国家立法,禁止,明星做广告

牙好,胃口好,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同一律

概念是非常的含混的。

什么是好,每个人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体验

广告说事,广告更多利用人们非理性的东西

逐步用逻辑去思考问题

例子2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如何学习逻辑学?逻辑学是由确定到确定,课程笔记

我们不清楚,他们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

看看他自己内部是不是自洽的

主权归我,无所谓争议

没有争议,哪来搁置争议

一些含混的术语,争议 ,还没有定论

没有明确的争议的说明

关于领土的说法,没有争议这种东西,原则非常简单

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没有争议

大家要培养自己的逻辑自觉性,从你听到的事情,看到的事情开始

逻辑追求确定性

什么是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

确定的前提----------确定的结论

逻辑意义上的'确定”,是指概念和观点必须符合逻辑规则(思维形式)的要求。

通俗地讲,就是说话不能含糊,说话要清楚。

认知事物,我们是由不确定到确定

下定义,判断和推理必须确定

所有的逻辑规则,你也不清楚

你只要领会了,确定性

确定的前提到确定的结论,你就不会白学

例子1

民主制度更加地完善,民主形式更加地丰富,

这就进一步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子1解读

完善、丰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缺乏确定的定义

内涵 和外延 都不确定 创造性

开完会,记者去采访

张三有一套感想,李四也有另外的感想

中国人乐此不疲

你事情做对了,你正确理解了

你做错了,你没有领悟

例子2

所有的有四只脚的动物都会飞,

猫有四只脚,

所以 , 猫会飞

例子2 解读

上述推论成立。

逻辑只关注形式,

观点是否成立由具体学科去回答

大前提:所有的有四只脚的动物都会飞

小前提:猫有四只脚

结论:猫会飞

逻辑学只关注形式,二不关注具体的内容,结论非常的清晰,一点都不含糊

关于猫的描述跟你头脑中的描述不吻合

你关注的猫的动物学的正确性 和逻辑学上面的正确性 是不能统一在一起

抛开所有你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他的推理过程是否是对的

我们做文章和看书的

我们只关注作者说的事情,按照他自身的事情是否成立。他的理论是否在自身理论是否符合逻辑

例子3

所有的有四只脚的动物都会飞,

猫有四只脚,

所以,猫会抓老鼠

例子3解读上述推论不成立。

从前提不能推导出结论来

大前提:所有的有四只脚的动物都会飞

小前提:猫有四只脚

结论:猫会抓老鼠

我们只关注由大前提,小前提是否确定

结论也是非常确定

我们只关注 每种语言表述是否都是确定的

2由确定的前提 得到确定的结论

3由确定的前提 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

例子4

老师:“什么是人?”

学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老师:“什么是社会关系?”

学生:“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子4解读

学生犯的错误是循环定义。

“人”是待定义的对象,还未确定,

不能用“未确定”去定义“未确定

如何学习逻辑学?逻辑学是由确定到确定,课程笔记

对任何概念的追问都是必须的

形成了循环定义,逻辑中,循环定义是无效定义

不能用 不清楚的东西去确定清楚

逻辑追求的就是确定性

由确定得出确定

循环定义 由不确定得出确定

我们人认识事物,我们必须 基于确定的前提,

从而得出确定的结论。

逻辑学永远追求 由确定到确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