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aterials & Design》新型热变形7系铝合金的相变机理!

 材料科学网 2020-07-19

Al-Zn-Mg-Cu系铝合金(7xxx系列)由于其优异的强度,高韧性,延展性和耐应力腐蚀性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Al-Zn-Mg-Cu系合金的化学成分,尤其是ZnMgCu元素的含量对性能影响很大,合金性能还可通过热处理,变形,淬火等参数进行调控。Al-Zn-Mg-Cu系合金的时效析出序列通常为:过饱和固溶体(SSS共格的富ZnMgCu)的团簇或共格GP亚稳η′相(MgZn2,半共格)稳定η相(MgZn2,非共格)。在铝合金中加入钪(Sc)或锆(Zr)能减小平均晶粒尺寸,提高再结晶温度,改善合金机械性能,现阶段人们对进一步改善含ScZrAl-Zn-Mg-Cu系合金的性能十分关注,对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强化机制还不明确。

捷克查尔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Al-5.28Zn-3.21Mg-1.48Cu-0.24Si-0.24Mn-0.14Fe-0.23Sc-0.19Zr)合金,探讨了热处理初期析出相和空位失配缺陷的类型及变化趋势。相关论文以题为“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novel hot-deformed Al-Zn-Mg-Cu-Si-Mn-Fe(-Sc-Zr) alloys”发表在Materials and Design

论文链接:

https:///10.1016/j.matdes.2020.108821

本研究设计两种合金,Al-Zn-Mg-Cu系合金为Al-5.28Zn-3.21Mg-1.48Cu-0.24Si-0.24Mn-0.14Fe,另一种含0.23Sc和0.19Zr,其余合金含量相同。热变形为在300℃下热轧(压下率10%)。等时非等温退火起始温度分别为室温,120℃和240℃(升温速率1℃/min)。

研究发现,尽管两种合金晶界处都具有T相(Al2Mg3Zn3或Mg32(Al,Cu,Zn)49结构)和α-Al(Mn,Fe,Si)相(fcc结构)共晶相,在AlZnMgCuSiScZr合金一些晶粒芯部中检测到层状不连贯的含Sc,Zr的原始相颗粒。与通常观察到的Al3Sc核或Al3Zr核相反,Sc和Zr元素均形成了初级粒子的关键部分Sc,Zr核。热变形合金中含Sc,Zr颗粒的存在会减小晶粒尺寸(在AlZnMgCuSi中为50-100μm,在AlZnMgCuSiScZr中约为20μm合金)。在晶粒内部观察到了约100nm的稳定的S相(Al2CuMg)颗粒。衍射图表明,在晶粒内部中存在GP区以及六角形η'相的前驱体(MgZn2)。

图1 热变形状态的SEM图像(a)AlZnMgCuSi合金,(b)AlZnMgCuSiScZr合金

图2 热变形的AlZnMgCuSiScZr合金中非共格的含Sr,Zr的粒子

退火温度越高,GP区和η'相颗粒的溶解度越低,因为它们在较高的温度下溶解并使稳定相析出。在150℃温度以上,晶粒内部形成了相当数量的非共晶T相。DSC观察到,这种析出伴随有热量释放。结果表明,非共晶T相的析出可能始于较低温度的等时退火。

图3 热变形状态的TEM图像aAlZnMgCuSi合金,(bAlZnMgCuSiScZr合金

图4 CDB曲线的温度变化(与纯Al参考相比)aAlZnMgCuSi合金,(bAlZnMgCuSiScZr合金

PAS的详细分析显示,GP区和η'相粒子仅包含ZnMgAl。在120°C以上时,优先消除在CuSiAl离子附近。它对应于析出的T-phase Mg32AlCuZn49SAl2CuMgSi溶质在该合金成分中表现出最高的空位结合能。因此,研究的合金中T相和S相颗粒之间的界面处的失配缺陷很可能被Si溶质改善。ScZr对析出的早期阶段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在等时(非等温)退火过程中热变形的Al-Zn-Mg-Cu-Si-Mn-Fe-Sc-Zr)合金中析出相附近的晶格缺陷。正电子会困在GP区或含ZnMgη'相粒子的前驱体中。本研究为ScZr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在等时(非等温)退火过程中热变形的Al-Zn-Mg-Cu-Si-Mn-Fe-Sc-Zr)合金中析出相附近的晶格缺陷。正电子会困在GP区或含ZnMgη'相粒子的前驱体中。本研究为ScZr在高强度铝合金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破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