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图诗学讲座(15):笔落惊风雨——杜韩七古的创作方法

 国学正典 2020-07-19


内容来源:2018年11月10日,深圳图书馆联合深圳社会科学院创办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 85 期讲座实录。
分享嘉宾:徐晋如,著名诗人、词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领袖。
注:国学正典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 | 正典君
第  979  篇深度好文

杜韩七古的创作方法

本文优质度:★★  

正典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写七言古风靠什么?

 

2018年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夜话”第六季,以“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作为主题,隔周一次,开设了系列公开课。

研修班致力于让参与者在提高诗词赏析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出诗词创作的能力与技法,让大家不仅学会欣赏中华传统诗词之美,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沈金浩教授领衔

主讲人包括复旦大学胡中行教授、吉林大学马大勇教授、著名昆曲教育家、大明国子监官音诵唸传承人张卫东先生,徐晋如老师也主讲了其中不少课程。

讲座实录,将以《兴于诗——芸社诗课》之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徐老师撰写了序言。

本期推出第十五讲杜韩七古的创作方法讲座的视频,对于想学好诗词的朋友来说,不容错过。

杜韩七古的创作方法

主讲人:徐晋如


嘉宾精华观点

“相对于近体诗来说,古风更加没有成法,没有固定的套路,它靠的是什么?”

激情

讲座开始,徐晋如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七言古风的开头一定要盛气凌人,才会有七言古风的样子。


他介绍,历史上对鲍照在七言古诗上的评价比较高,并且认为七言古诗的转韵就是从鲍照开始,遂以鲍照的《代鸣雁行》为例展开分析。

“邕邕鸣雁鸣始旦,齐行命侣入云汉。中夜相失群离乱,留连徘徊不忍散。”

徐老师指出,这四句句句押韵,它是第一个意脉——意象的脉络

“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这是换了第二个韵,在这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鲍照的诗的意脉,即前面的一个韵都是在托物寄情,寄托于雁,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后面一个韵,只有两句,有一点戛然而止的意味,鲍照是由物而及于人,相当于是直抒胸臆,直接点明题旨。

“近体诗和古风之间的最大的分别,不在于近体诗有声律上的要求,根本的分别在于:近体诗是讲究起承转合的,它的意象的脉络是一个环形,起承转合,最后‘合’是回到原点,形成一个闭环;而古诗是一个开放的折线型。所以,鲍照先托物比兴,然后再由物点到人,这是一个折线,其诗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把带给你联想的东西、更加蕴藉的思想放在前面,而在后面结尾的部分,他则收束起来,让你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这是他的基本结构。”徐老师说。


杜甫、韩愈的七言古风世所公认。

谈到杜甫,徐老师引用清人沈德潜评语:“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侯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宗。”

徐老师说,沈德潜其实主要是要讲杜甫的诗和王维那一脉的诗风的区别

杜甫的七言古风更加地接近于古文,离乐府诗的传统风格越来越远,更加矫健有力。

至于韩愈,《岘傭诗话》评价道:“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耳。”

徐老师认为,“雄强奇杰”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韩愈的诗风,缺点就是变化比较少。

故韩愈在语言上很下工夫。但是,正如沈德潜所说:“昌黎从李杜崛起之后,能不相沿袭,别开境界,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而规模堂庑弥见阔大”,也是因为韩愈善于钻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