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核心层到掌门人:杨隋家族的成功真的不止一次政变这么简单

 嘟嘟7284 2020-07-20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杨忠:杨隋家族的发迹人

一个家族能够崛起必定是有那么一代人做了不同寻常的事情。而杨隋家族的崛起皆系于一人——杨忠,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在他十八岁游览泰山的时候遭遇梁朝军队入侵而被俘虏到了江左,从此开始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被迫入梁的杨忠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融入梁朝以求自保。很快,机会就来了!梁大通二年(528年)十月,梁武帝萧衍趁北魏政权内部分裂之际,封元魏宗室元颢为魏王率兵北上进攻北魏。次年五月,元颢攻入洛阳,而杨忠作为元颢随军,自然也获得了封赏。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然而,攻入洛阳的元颢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飞速驰援的尔朱氏击败,元颢本人也在溃逃途中被县卒所杀,失去了依靠的杨忠不得已只能归顺到尔朱度律的麾下。不过连他自己都未曾想到,尔朱氏竟然成为了自己最大的贵人!

平定元颢之后,尔朱氏的权势达到了顶峰,所谓功高震主,尔朱氏的膨胀引起了北魏孝庄帝的猜忌,于是,孝庄帝以“慰劳功勋”为由将功臣尔朱荣和元天穆骗至内殿杀害了。很快,尔朱氏的其他成员就和北魏决裂,并拥立太原太守元晔为帝组建了一支“复仇之师”一路势如破竹攻下洛阳。

作为尔朱氏麾下的成员,杨忠自然也跟随着这支复仇之师一同进入了洛阳,此时的他虽然没啥特殊才能,但是打酱油的水平很不错:在尔朱氏进行封赏的时候,杨忠被拜为都督,一下子从一个小人物变成了得力干将。

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折!

在成为尔朱氏的得力干将后,杨忠随即就被安排到了独孤信的旗下,独孤信也是尔朱氏宠臣,可见尔朱氏是有意要栽培杨忠的,而杨忠自然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在他和独孤信的交往中,更是将双方的家族联系了起来。

独孤信和杨忠都是武川镇人氏,独孤信正是在北魏正光末年六镇起义中崭露头角,成为北镇城民的领导者之一;而杨忠则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几经辗转才与独孤信结识的。除此以外,独孤信的上司也很重要——贺拔胜。

从直隶属性来看,贺拔胜是老大,独孤信是老二,杨忠是老三。北魏永熙二年正月,贺拔胜率部下镇守荆州,杨忠追随独孤信一同南下,由此开始,这三个人的政治命运共同体正式组建!

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转折!

之后,在追随主帅独孤信南下荆州征战的过程中,杨忠已然成长为贺拔胜军团中的高层,随后因为荆州失守,不得已和独孤信、贺拔胜再次入梁,与第一次被俘入梁不同,这次他是因为政治避难而来的,三人的才干得到梁武帝的赏识。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南下加深了杨忠对于政治的认知,这直接影响到他日后返回关中后政治觉悟的提升。虽然他所在的贺拔胜军团没能守住荆州而被消灭,但杨忠个人的才华却在颠沛流离中得到发挥,与主帅独孤信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536年7月,杨忠、贺拔胜、独孤信三人自梁朝北返,不过重新回到关中的三人所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杨忠和独孤信在宇文泰的支持下逐渐掌握了实权,而贺拔胜则因为无法接受宇文家族的权威而遭到冷落。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杨忠一直和宇文家族交好,他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投机人”,当贺拔胜和独孤信都与宇文家族有矛盾时,杨忠并没有急于站队伍,而是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首先,西魏的权臣是宇文泰,宇文家族的势力不是三个人可以抗衡的,对于有着三次大起伏经历的杨忠来说,如果不能保持中立,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靠山,宇文家族正是他的不二之选;其次,自己所掌握的军队,名义上是西魏的,但实际上都脱胎于宇文家族的“府兵”,他心里很清楚,西魏迟早是要被取代的,而取代它的人必定是宇文家族!

果然556年,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史称北周。

不过,历史注定了北周不是主角。

在“西魏——北周”政权更迭之时,杨忠做了一个十分聪明的举动——联姻。长子杨坚娶了独孤信女儿独孤伽罗,次子杨瓒与北周武帝之妹顺阳公主联姻。此时的杨忠无论在任何立场都是“亲家公”的身份,这也是他在政权更迭之际能够自保的筹码。

尤其是长子杨坚,更是强化了杨氏家族“外戚”的身份,杨坚之女杨丽华北周宣帝联姻,杨坚一下子成为了国丈,在宣帝暴崩之后,杨坚顺利执掌了北周中央军政大权,为建立大隋铺平了道路。

中央集权下的“勋贵大洗牌”

581年二月,杨坚正式称帝,取代了北周拉开了大隋王朝的序幕。在杨坚取代北周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刘防、郑译。这两个人在政变前夕就曾和杨坚达成共识,希望在隋朝建立后能和杨坚一起总揽政务。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天真了,古人云:“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三个人!结果杨坚上台后只给了两个人一个中层官职,对于这件事情,二人心怀不满,所以常常在背后议论杨坚。

二人的结局基本上可想而知了,相较于刘昉,郑译的结局还算幸运。杨坚曾亲自召见过郑译,并厉声质问他为何在背后诋毁自己,郑译十分害怕,伏地不起请求宽恕,杨坚也并不想真的杀了他,于是就命令他负责编撰文书,此后,郑译就一直呆在文书岗位,再也没有涉足政治了。

而刘昉则比较悲惨。刘昉入隋之后,所面临的政治窘境和郑译几乎无二,但是刘昉却不甘心像郑译一样退出权力高层,他与朝中权贵结成了五人党,积极寻求政治时机。然而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五人党”的政治预谋并没有直接针对杨坚,而是杨坚所重用的苏威。

这样一来,性质就改变了!这是两股势力的抗争,不再是个人恩怨了。在杨坚立隋的过程中,苏威和刘昉等人的功劳其实差不多,但是双方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苏威掌握着朝政大权和军权,而刘昉却仅仅是一个长史,从这一点来看,刘昉策划政变其实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如果杨坚能够雨露均沾,那么开皇初年的政局会稳定很多。

不过,我也有一些个人看法:杨坚或许是有意为之的!

在杨坚立隋的过程中,各方势力帮了不少的忙,否则以外戚身份夺权的杨坚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成功,那么问题就来了:虽然事成之前杨坚曾与各方势力达成过一致,但事成之后杨坚真的会容许这么多势力都掌握大权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杨坚只能借用“党争”之名,让各方势力进行内斗,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不管怎么说,刘昉的政变结局是“按首伏诛”。这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时局的优势站在杨坚这边,只有杨坚才能保证隋朝“勋贵势力”的政治利益。不过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场关于“势力”的洗牌还远没有结束!

如果说,清除刘昉是隋文帝无奈之举的话,那么清除王谊则是赤裸裸地对勋贵势力的宣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切都要从王谊的家世背景说起:

王谊的父亲名叫王盟,武川镇人氏,六镇起义后流落进入中原,后来跟随宇文泰征讨而成为亲信,王氏家族在西魏北周政权中的政治地位得以确立。王盟的妹妹就是宇文泰之父宇文肤的妻子明德皇后,也正是因为和宇文氏家族存在这种特殊的姻亲关系,他的儿子王谊在北周一朝也算是仕途通顺,在北周末期的政局变动中王谊转向了秉持北周朝政的杨坚,从而跻身开国勋贵的行列。

但是,入隋不久,他就像刘昉等勋贵一样,除了优渥的生活待遇,并未获得先前期望的政治权力。于是,政治失意的他就开始结交有谋逆之心的其他勋贵,但是结果也和刘昉他们一样。开皇五年,王谊就以谋反的罪名被杀。

有意思的是,王谊的罪名并没有被坐实,根据隋文帝所下的诏书,其谋反的依据仅仅是因为“妄信神鬼之说”,这个罪名感觉很扯,但王谊还是被杀掉了。

这也侧面反映出,隋文帝对于勋贵集团的清除之心越来越明显,即使没有确凿的证据,也要对他们举起屠刀!

从杨忠这一代开始,杨氏家族就逐渐从一个士绅家族走向了政治舞台,而杨忠早年的个人经历使得杨氏家族在西魏、北周、梁朝等时期都混得风生水起,他既没有像独孤信那样急于求成,也没有像贺拔胜那样喜怒于形,他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投机者”!

也正是因为他极高的政治手段,使得杨氏家族能够左右逢源,在他儿子杨坚继承衣钵之后,取代北周而立隋才如此得容易,所以,此人才是大隋的奠基人,而立隋之后所进行的勋贵铲除,也表明了隋朝的建立其实存在着诸多风险,隋文帝的中央集权无时无刻不受到关陇勋贵的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