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开“门”解“闷”

 老沔城人 2020-07-20



【心理学科】

开“门”解“闷”

文/高  捷


    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烦”“无聊”等词挂在嘴边,觉得生活总不如意,日子枯燥乏味。从心理学分析,心烦即“闷”。那么,这“闷”从何而来?又该因何而解呢?

    心 + 门  闷

    人贵有心,心灵引领我们感知生灵万物,品味喜怒哀惧,是心灵让世界填满色彩。可是,“丧文化”一度爆红,似乎暴露出一些90后、00后的消极心态。用自嘲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苦闷,这固然是一种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可当心灵逐渐被抱怨和忧愁取代,它的柔软敏感便渐渐消失,不再容易被琐屑事物惊动。犹如空气,不流动的便成了“闷”,心被愁怨禁锢在心门内,心便变成了“闷”。

    闷 - 门  心

    心不是用来关的。开忧愁之门,解失意之闷,觅进取之心,方为上策。君不见李白诗意,仍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不见刘禹锡落魄,仍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君不见顾城迷茫,仍呐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失意苦闷之下,他们仍然怀抱赤诚热望,仰望星空,用积极进取之心来破除锢心之门。假如他们失意彷徨,一蹶不振,郁郁惶惶不可终日,其结果可想而知,更别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

    化苦闷为进取,且行且歌,静待花开。

    闷 - 心  门

    门是用来开的。开乏味之门,解枯燥之闷,觅诗意之心,方为灵慧。有人总觉得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有人却把生活过成了诗。季羡林先生说过:“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身处如此美好的时代,身拥如此众多的亲朋好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将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化作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果真如此,哪里还会有“烦”和“闷”?网红女孩李子柒,将中华文化洗染成生活的诗,源于她打开心门拥抱生活的心,将平凡的四季风物都化成了生活的诗篇。

    改烦闷为诗意,且把酒吟诗,清风自来。

    心无门,则无闷。若有闷,请开门。打开心门,放飞心灵,其情可盈。

    【点评】

    作者运用拆字法构思行文,以“心”为中心,辨析有“门”无“门”之得失,寻找心灵变化之因由,有新意。

    沿着莫生闷、守本心、开心门的思路,终于觅得生活的真谛,理解有机巧,破解有机密,化解成机缘。

    文章有理有据,夹叙夹议,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各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穿插其间,融合自然。

    凭借着让人信服的哲理、诗一般的语言,遣词准确,句式工整而有变化,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