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兰博2000 2020-07-20

“朱洪武血洗湖南,扯来江西填湖南”,这是湖南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其中包含了两个事件,一个是“血洗湖南”,一个是“江西填湖南”。民间传播的巨大力量,让一些历史事件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那么这句传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根据传说,明初湖南地区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残酷屠杀百姓所致,但是接下来为了弥补湖南地区人口不足的问题,就强令从江西迁徙人口进入湖南。那好端端的朱元璋为何要屠杀湖南百姓呢?据民间传言的说法是朱元璋为了报复湖南百姓支持他的死敌陈友谅。那么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湖南得名来源

考察地方历史,第一步弄清楚地名的来源。唐广德三年,唐朝廷将江西西道划出部分地盘设置了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就此得来。到了北宋,设置荆湖南路安抚使,领七州三十七县。元朝又设置了湖广行省,范围则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长江以南)、广东、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幅员辽阔。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元朝行省,设置了布政司,而今天的湖南湖北等地区就被组成了湖广布政司。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原本的湖广地区南北分治,至此,湖南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方行政区。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真血仇大恨?

那朱元璋真的与湖南有深仇大恨,甚至不惜用屠杀来除之而后快呢?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各路豪杰揭竿而起。在不断的兼并整合中,逐渐形成了几股比较大的割据力量。而在南方地区,最让朱元璋头疼的自然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军事集团。其中陈友谅军事集团的控制范围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部分地区,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长江中游地区。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弱小,但朱元璋审时度势,先西后东,各个击破,终于消灭了其他两大军事集团,统一了江南地区。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而过程中,朱元璋与陈友谅的之间的战争是最残酷和漫长的,其中主要战役有安庆、江州(今九江)、洪州(今南昌)以及武昌之战。 战场地点主要在今安徽、 江西及湖北一带,而湖南地区的战斗反而规模更小,伤亡更小,朱元璋本人甚至都没有进入湖南地区。所以如果朱元璋真的是为了报当地百姓支持陈友谅的仇,那江西湖北应当首当其冲,怎么也轮不到湖南啊!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朱元璋“血洗湖南”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在史书上查不到依据,也不符合现实常理。

传言来源

但是所谓的“血洗湖南”也不是空穴来风,从史料推断,至少有以下几个来源。

经过元末的战争,湖南确实损失惨重。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主力之后,派大将徐达率军进入湖南,接连攻克了潭州(长沙)、衡州(衡阳)、宝庆(邵阳)等地,进一步肃清陈友谅和元朝的残余势力。

据史料记载,经过这一系列战争,湖南人口急剧减少,“千村血洗”,“万灶烟寒”,“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成为了当时湖南地区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真实写照。据湖南常宁县志记载,在宋代崇宁年间,该县有有人口九万七千人,但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只有人口五千八百人了。但是上面提到的并非湖南个例,经过连年战乱的江南地区,都遭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耕地荒芜,无数人流离失所。

朱元璋“血洗湖南” 传说的真正历史渊源应是与朱元璋脱不了干系的另一历史事件的以讹传讹,即朱元璋“血洗胡、蓝”也就是“胡、蓝之狱”。 湖南方言中“胡”、“湖” 同音,“ 蓝”、“南”不分(声母 L、N 不分)。 “胡、蓝之狱”中的杀人如麻、血雨腥风,数百年以来,人们仍然闻之色变, 听之胆寒, 以至于洪武年间的“ 血洗胡、蓝”误以为是“朱洪武血洗湖南”。

朱元璋出身赤贫,投奔红巾军后依靠所谓“淮右集团”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后经过十余年的东征西讨,统一南方,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 为了巩固其统治,建立起绝对的皇权,加上其性格中的刻薄寡恩,阴鸷毒辣, 朱元璋对几乎所有功臣勋旧举起了屠刀,大开杀戒。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植党” 的罪名族诛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与胡来往密 切的官员抄家灭族。 后来朱元璋又屡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交通谋反”的罪名下狱被杀。 就连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的太子之师宋濂全家也被流放至四川,宋病逝于贬途之中。 “胡狱”牵连十年之久,株连被杀达三万余人。

“蓝狱” 主角大将军蓝玉是开国元勋常遇春妻弟,其本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在平定四川、云南,大破北元后,晋封凉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 蓝玉以谋反被诛, 株连被杀的达一万五千余人。

除“血洗胡、蓝”以外, 朱元璋还以各种借口、各种方式诛杀其他功臣,如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开国第一谋士刘基(伯温)等。 功臣勋旧得以善终的几乎只有在洪武二十三年(1389 年)告老还乡的汤和一人而已。

综上所述,“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民间传说可能为朱元璋“血洗胡蓝”之讹传,而“扯来江西填湖南”的准确说法应为“江西填湖广”(包括今湖南、湖北)。

江西填湖广,为何?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浪潮由来已久,大家熟悉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都是古代移民史的一部分。移民的原因有很多,有统治者强迫,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或为了躲避战乱,或为了躲避饥荒,或为了开垦荒原。

那明代的湖广地区为何会成为移民的输入地呢?按照一般认识应该是战乱造成人口锐减,需要人口进行补充,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当时人口锐减更为严重的应当是湖北安徽等地,而不是湖南,因此说是补充人口其实并不准确。

据有关专家分析,经过连年战乱,江西地区人口缩减也十分严重,人口压力大大减少,江西本地人也并没有很强的迁徙意愿。随着明朝建立,国家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西人口激增。同时由于江西文化发达,科举进士远高于湖南,因此达官贵人众多,土地兼并严重。江西本地的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部分江西百姓就开始往邻近省份进行迁徙,而当时湖广地区地广人稀,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根据谭其骧先生的研究,迁入两湖的移民在分布上看似无序,实际上很有规律。 受相对地理位置和迁移距离的影响, 各省移民有一个大致的分布范围。 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 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 江西移民达百分之八十, 而在西北部还不到百分之三十。 湖南北部的家族中, 江西移民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中部有百分之八十强, 而西部只有百分之四十。 湖南境内移民的分布还有一个特点, 南部的江西移民少于北部和中部。 陕西、 山西等北方移民集中落户在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 越往南, 数量越少,远徙湖南的就极其有限了。而广东、安徽和福建移民又主要定居在湖南的南部。 所以从移民分布来看,也可佐证其自发自愿的特征。

到了清初, 湖广地区人口趋于饱和, 而四川地区遭受明末张献忠的大屠杀, 人口急剧减少,湖广地区也有不少百姓向西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所谓“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总而言之,考察“江西填湖广”这一延续数百年之久的移民运动,战乱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推动力量,根源却是经济因素。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长江下游的江浙、安徽和江西在南宋就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所以明代以前远比地处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广发达,人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而相对开发落后的湖广地区有更为广泛的开发空间来接纳移民,因而“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过程,正是我国明代农耕经济由东向西不断拓展的过程。

“血洗湖南”与“江西填湖广”,孰真孰假?

||参考文章: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王振忠《江西填湖广》、杨小山《朱元璋真的血洗过湖南吗》、凌礼潮《“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的比较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