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晴雯撕掉的不是扇子,而是与宝玉的距离,只为得到感情上的认证

 zopoba3958 2020-07-20

扇子是用来扇风的。《红楼梦》里的丫环晴雯却把扇子一把一把地撕了。扇子在此时此地的价值,比起扇风来,竟是无限的,千金难买的了,远远超过了扇子一般意义上的作用。因为娇痴的晴雯由于撕扇而得到了宝玉对她感情上的认证,她本人由此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


这一描写颇有庄周哲学的意味。扇子被撕破的同时,晴雯的“笑”也完成了。这运用庄子的哲学术语来说就叫“两行”,即两者都可行的意思。庄子《齐物论》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这就是说某些东西的分散过程,也就是另一些东西的完成过程。反之亦然。这就叫做达观。万物相通而成一致,就是“相得”。万物皆自得,就是自然的常规。


扇子本质上是用来扇风的,这无可非议。而有人又认为撕扇子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得到情感满足,也成了扇子的一大价值,这也是可行的。因而晴雯故意把扇子撕破,也已算不得什么“造孽”或者“罪过”。被撕的扇子已经从另外一方面做到“物尽其用”了。在撕扇的过程中,晴雯已经转恼为乐,这不正是扇子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宝玉在晴雯撕扇之后,发了通议论,成了庄子“两行”思想的最好注释:....这些东西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掮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以生气时拿它出气,就譬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声响,就故意的摔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毫无疑问,宝玉就是依凭这样一条准则来评判晴雯的撕扇行为的。他既没有责难,也不歌颂,对撕碎了的扇子既不表示惋惜,也不赞叹几句。看来,庄周的这种“两行”思想宝玉心中是深有所得,自然而然就能够身体力行了。


宝玉的这些“爱物”理论,非常明显地得自庄周“两行”思想,由此也间接反映出曹雪芹本人在创作《红楼梦》时的思想状态。曹雪芹确实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不仅如此,他实际上对庄子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理解,曹雪芹又同时具有其跳出庄子思想的独立哲学境界。庄周的“两行”思想,是全然无所谓,去也行,留也行。这并非曹雪芹所主张的。曹雪芹主张的是“极”,以极为用,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成了情极之毒。所谓“极”,就是去而不返。从庄周的“两行”,发展到“至极”,正是曹雪芹思想独特所在。这种“至极”,这种毅然绝然地撒手而去,绝不回头,不是为了抛弃什么,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为了追求才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这是曹雪芹“情极"思想的本义所在。


晴雯撕扇,撕与不撕,并非两可,无所谓,而是非撕不可。非把扇子撕成碎片不足以体现娇痴的晴雯心中一股怨气。结果,扇子撕了,晴雯不就转恼为笑了吗?晴雯在决然的撕扇过程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得到了宝玉对她感情上的认证。这个过程其实也正是曹雪芹“情极"思想的一种附带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