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脂,为何能“钻入”血管壁,“沉积”成斑块,诱发心梗、脑梗

 用药探究 2020-07-20

据统计,近二十年内中国人的血脂已经上升了近30%。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

高血脂与“吃”息息相关,但何药师认为又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高血脂也不是胖子的专利,瘦子也有患高血脂的可能,所以不能以“貌”取人。

对于“吃货”而言,管住嘴就像一种酷刑。除了吃,其他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血脂的变化,如吸烟和缺乏运动等。那么高血脂究竟是如何危害人体的呢?


一、高血脂究竟如何危害人体的?

高血脂危害人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钻入”血管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能导致血管内膜破损,此时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就有可能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钻入”血管壁,在血管壁中缓慢沉积下来。

第二步,“沉积”成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与其他物质结合后“变异”,并在动脉壁内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凸向血管腔,会加重血管腔狭窄程度。

第三步,发生疾病或事件。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稳定的斑块不容易破裂,但不可避免地造成血管狭窄,依然会引发冠心病、脑缺血、脑梗塞的发生。不稳定的斑块一旦破裂,血小板就会粘附在破裂处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堵塞血管就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栓塞和猝死等。

由此可见,降脂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血浆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就可降低21%。而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积极服用药物降脂,也能有相同的获益。


二、高血脂和冠心病、脑卒中有着紧密的关系

人体内的胆固醇80%来自体内代谢,剩余的20%则完完全全是由我们吃进去的,所以说“管住嘴”对控制体内的胆固醇意义重大。

胆固醇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高血脂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超过正常水平就是有害的。研究发现,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超标越严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时间也越早,患者发生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就越高。

这些血脂在血管内多以何种形式存在?有何优劣?胆固醇分为两种,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肪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密度胆固醇HDL(好胆固醇)则像清道夫一样,能够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血管壁,修复血管内皮破损细胞,恢复血管弹性。控制血脂主要是针对低密度脂蛋白,自然越少越好。


三、调脂治疗的目标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硬化学会(EAS)公布的最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像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等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1.8mmo1/L以下,也就是32.4mg/dL,或在原有基线上降低50%以上。


四、降脂药能停吗?

细节定胜败:很多患者到医院来复查后发现血脂检查都正常了,心里就会想是不是可以不吃药了?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句“真理”:想活多久吃多久!

人体内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会长期影响血脂,当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时,医生可能会嘱咐患者适当减少剂量,而非停止服药。

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盲目停药或不适宜的减少剂量都会造成血脂的反弹上升,此时患者若发病,二次治疗的效果将很难保证。

长期坚持服药不仅有助于血脂指标的改善,还能够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特别是对支架术后患者尤为重要。

总之,要根治一种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远离疾病的诱发因素。心梗、脑梗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源头上根治高血脂是很有必要的。尽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中老年人是非常有益的,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做起,一切都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