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风起长林》,思“精忠报国”

 焦际空间 2020-07-20



        昨晚又看了几集的《琅琊榜2·风起长林》:萧平旌正在帐中布置作战任务,因为皇属军二十万主力已经全在长林军的包围之中。

        首辅荀大人拿着天子宝剑闯了进来,要萧平旌立刻接旨。

         此刻天象异变,萧平旌不想错过这百年来的绝好战机,甘愿抗旨也要打完这一仗。

         长林军将士们的风骨被萧平旌的一番话点燃,纷纷表示愿意追随萧平旌一战。

         经此一战,大渝皇属军大败,十余年内无力再犯北疆……

        看到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起端相似、结局迵异的一幕。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公元1140年的南宋初年。

        岳飞挥师北伐,将金军打得落花流水,眼看“直捣黄龙”在望,却连续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召回金牌。

        岳元帅痛心疾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被迫班师回朝。

        再后来,便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冤死狱中,留下千古遗憾。

        此后的南宋只能屈辱议和,偏安于江南一隅,再无收复失地的可能。直至百余年后,终为元所灭,“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难怪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一次召回。

        岳飞最先也是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做起的,又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政治背景。

        在短短几年间,他的战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诸将,在宋朝这样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最后竟然能升为太尉及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副主席或国防部副部长)。

        可想而知,岳飞该是多么的优秀和杰出!

        如果是生活在天下承平年间,岳飞很可能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像一匹千里马老死于马厩之中。

        显然,是时势造就了一代英雄,也正是由于像南宋这样的乱世,才能给予岳飞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杰出军事才能和拳拳报国之心的政治与军事舞台,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千古英名。

       无疑,岳飞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缔造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令金兵闻风丧胆;

        他抒发壮志的绝唱《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唱;

        岳飞的精忠报国之心,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共有的拳拳赤子心。

        只可惜他的报国之志,却在君王的昏馈和奸佞的陷害下折戟沉沙。

        因为,岳飞想要光复大好山河,除了必须要将帅一心,还要有一个不求英明神武、但起码不会扯后腿的皇帝。

        这一点,他的运气远不如长林王父子,尽管有非议,两代皇帝基本上是配合的,既便抗旨也没有往死里整。

        他很不幸,遇到了宋高宗这样一个总是干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的主儿。

        相对于岳飞,萧平旌略显幸运一些,尽管亦有奸佞在君之侧,虽然也受到了各种攻击与非难,但结局还不算太坏,总算是全身而退。

       1月27日是岳飞被冤杀的忌日,名士们以各种形式怀念着这位一生“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尽管已经过去了近千年,无论是谁,依然是忍不住的为其鸣不平。    

       我却不由得胡乱猜想,如果岳飞能像萧平旌一样,抗旨不归,却成功收复了大片失地,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当然,假设是难以成立的,正如历史也是无法重新演义一样。




2018.1.28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