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律师,有形象吗

 秋水长天居士t2 2020-07-20

还记得一位执业接近三十年的律师的一段话给我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二三十年之前的中国律师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不知道今天的中国律师这个样子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就像刚刚处于热点中心的么宁律师事件,还比如正处于热点中心张晴律师事件,还有党琳山律师退庭事件的持续发酵,一夜之间刷爆网络,各路神仙聚焦于此,孰是孰非,争论不一。中国律师的形象在日渐的模糊。旧的形象还未褪去,新的形象尚未确立。

中国的律师几乎没有自己的历史。我想律师在这段岁月里的浮浮沉沉,只有他们这些亲历者最能够看得清楚。但有一点只可以确定的,中国律师是随着中国法治社会曲折的建设的历程而成长起来。当然,在他意味深长地回忆中,其中的一句话却令我感受非常震撼,我们的国家与政府究竟要将中国律师引到什么样的路上?中国律师也需要舵手吗?

如今的中国律师,开疆拓土,已经开始在全球化的历程中分得一杯羹。这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前的中国律师所无法想象的。但无法改变的现实是,律师一直是在权力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所以,任何时候,我们看到的场景都是律师在“为权利而斗争”。这其中,我们从来都不缺乏理想,而真正考验我们的是现实。中国律师最终面对的还是中国的现实。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成瘾的现实世界,庙堂之上的人一直都在进行着自娱自乐式的“顶层设计”,我想他们也一定和马丁·路德·金一样“我有一个梦想”,只是现实却在啪啪啪的打脸中,当然,改革的前提是现在的制度与规范不够的好,所以才要改革。就像一直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律师制度改革当然也在其中。到底更好了,还是更糟了?到底是改革?还是在折腾?身在其中的人应该是最明白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中国的律师似乎又被站在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正在成为一个问题,当然,问题本身也有真问题与假问题。一个社会的发展,会将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变成问题。今天是一个需要法律的时代,自然也是需要律师的时代,被需要就会被关注,尤其是在被关注,刷存在感的欲望被不断激发的今天,律师也不会例外,任何一个社会事件都会有法律的参与,法律人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而相对于其他法律人,律师是最接地气的,是最能挣扎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法律人群体。所以,国家与政府自然会想到如何将这个群体纳入到他们的所要贯彻的路线之中,律师党建工作恐怕只是最基础的举措,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的改变这个行业的一些东西。我觉得那一位律师的担忧也罢,困惑也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我看来,帕累托最优应该是是一条改革的底线。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律师行业本来就存在着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形,过多的政治介入能不能够冲击律师行业固有的利益链条,能不能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今天的很多人就像揣摩圣意一样的不可预知。

如今的律师怎么了?谁能够说的清楚,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律师越来越“显眼”,或许我们看到只是有的人挥金如土,这是土豪律师;还有的人在苦苦的熬,这是律师里的贫困户。我们还不会像陈长文先生那样看到律师理想与伦理的建构,也不会像《辩护人》中律师的那一份厚重与勇气,我们还在野蛮的生长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