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人不仅敢闯爱拼?这老街见证历史,它的故事当地人都未必知道

 昵称535749 2020-07-20
2020-07-20 14:01

温州市中心有条商业街,名叫“五马街”,这条街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深扒才会发现,这条街是温州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商业繁华的见证。他的身世,有点曲折。

“太守出乘五马”

因而得名

“五马”的由来有很多。

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温州的父母官,在温州出任郡守期间,出行常乘坐五马齐驱的马车,往返于这条街,因而被称为“五马街”。

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在《百里芳》一诗中说:“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写的就是此事。

王羲之像

而在另一个版本当中,五马街被安在了同样当过永嘉太守的谢灵运身上,“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承,立五马坊”。

如果以为温州人只是商业眼光独到,那就太片面了。

历史上的温州,也曾是个文风昌盛的地方,时至今日,温州学子在学习上的认真刻苦劲头,依然让人刮目相看。所以,对王羲之、谢灵运这样的文人,温州老百姓自是崇拜非常。

不管是王羲之还是谢灵运,总之,五马与这条街紧紧相连。2002年国庆节,五马街矗立起一座五匹骏马拉着车帷的“五马奔腾”铜雕,就是来源于这一传说,如今已成为五马街的标志性建筑。

五马街的前世

找寻五马街的前世,你会发现:她的得名,与护城河——五马河分不开关系。

温州旧城格局千余年没有改变,外城有护城河,内城还有三重护城河,街巷伴河,四通八达,河多、桥多、船多成为一大特色。与国内外那些完全建在水中央的水城相比,呈现出别样的建城风格。

据明王瓒(1462——1524)和蔡芳编纂的(弘治)《温州府志》记载过,谯楼前曾有三重护城河,由此可见,载于史册的五马街,历史上最初是一条护卫子城的五马河。

五马河有七座古桥,五马街分上下岸。五马河早已消失,但据上世纪30年代档案资料,以及70岁以上世居五马街老人的口头流传,当年还保存五马街“上岸”、“下岸”的地理方位划分名词。“上岸”指五马街以北,“下岸”指五马街以南。如今,这些历史在温州档案馆里,还能查到蛛丝马迹。

五马街今生

如今的五马街,东起解放街,西接禅街。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凡街巷,昔以坊名,今以巷名。”“五马街自谯楼前直街至五马横街。(万历)《温州府志》:街东有仁美坊,今曰丰桥街;五马坊今曰晏公殿巷。街西有寿安坊,今曰馒头巷;双桂坊,今曰小洲桥。”

所以,其实,五马街一开始是五马坊,就像如今的五马街道的意思,明代以前在今晏公殿巷西段;在明万历年间,五马街代替五马坊存在,位置就在如今的“公安路”。

近代五马街

古老的五马街,道路狭窄,宽度只有6米。街东首有座五马桥,街中建有名人牌坊,街南侧有条河道。

1932年,当时的政府曾制订城厢路政计划,五马街被定为一等街。当年拆除店屋,拓宽路面,从原来的6米拓宽到12米。

当时的五马街以今公安路为界,由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两段构成。南北走向,指今公安路谯楼前南段,俗称五马直街;东西走向,指今公安路南出口往右转弯向西至大同巷,称五马横街。据清光绪八年(1882)的地图,五马街以今公安路为界,分东西两段,东称“祭酒坊”,西叫“五马街”(清光绪十一年,叫“内翰坊”)。

有位姓“严”的商人,在这条街上开设百货公司、剧院等等,开创了温州的商业新模式,也体现了温州人敢拼搏、勇于尝试的性格特点。

曾叫“中山路”

今成历史文化街区

到了民国时期,这里叫五马街。据1922年地图,这里的实指范围,即现今的五马街。1934年至193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度改称“中山路”:今公园路称中山东路;今禅街称中山西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引起全国人民的瞩目。商贾云集的五马街,成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商业街。

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五马街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成为一条国内著名的综合性步行街。五马街之于温州人正如南京路之于上海人,它的兴衰变迁记录了温州城的发展轨迹。

2017年以来,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一次新的蜕变。

如今的五马街依然繁华热闹,街巷弄空间尺度宜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这条街,承载了海内外温州人的故乡情感和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