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心理咨询曹怀宁 2020-07-20

有来访者问我,“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首先我们要先来讨论“乖”的定义。“中国式的乖”一般意味着:

  • 听大人的话,按大人的要求来做;

  • 懂得察言观色,知道怎么样做来取悦大人;

  • 做事很自觉,不让人操心;

  • 压抑自己的需要,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和不满情绪;

  • 一直表现得开开心心、无忧无虑;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意义上的乖孩子基本可以等同于“丧失自我,戴着假面生活的孩子”。

从小到大,他的个人意志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控制的状态,并且内化了父母的观念和需要,本能地按父母的意愿行事。他们的个人价值只立足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他人认可自己,或者自己符合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好”的标准,他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否则,他就有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小的时候,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乖孩子”们只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取得一些荣誉,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个人价值。但他们进入社会后,发现人际关系相比之前复杂了很多,获得他人认可的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明确、单一,而想要符合“好”的标准,也不再是单纯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这早已不是只要听妈妈的话就能万事无忧的世界了,“乖孩子”们被丢进了一个异域世界中,过往奉行的法则、掌握的技能一下子都失灵了。

人的安全感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对外界的掌控感,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对眼前的生活既无能为力,也不知该如何提升、改变自己,更发现要实现个人的价值看起来无比艰难、渺茫,他肯定会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而且,曾经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价值的皇冠,现在成为了直刺入脑的荆棘环,这种巨大的反差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茫然、愤怒,更是直刺心底。

所以,孩子还是不要那么“乖”为好。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