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青藏高原地震构造模式图的修订

 Seisman 2020-07-20

陈立军

有两项资料支持本人做出的推测:塔里木盆地呈顺时针旋转。

1. 杨少敏等在《GPS研究天山现今变形与断层活动》中的图件和分析

  图1

1反映了天山及邻区构造变动引起的测站位移变化(速率和方位)。尽管观测历史延长、 站点加密,但图1揭示出天山以挤压为主的基本特征与以往研究十分接近[6,7]。例如跨天山GPS站相对哈萨克地台的位移速率从南向北递减,天山东部(8 4°8 8°E )总缩短在510 mma,仅为西天山缩短速率20 mm20%~50%等。而根据重新估算的结果,塔里木地块相对稳地欧亚大陆以0.5203°Ma的速率作顺时针旋转,其旋转极位于(95.59°E15.42°N ) (见图1 ),与以往基本相同[ 3,7,16]。在所有此类结果中,彼此间差异与各自定义运动参考基准有关, 但不影响塔里木盆地作为刚性地块顺时针旋转和境内天山汇聚速率由西向东递减这一结论。以往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是不同于西伯利亚的独立地块,但没给出定量结果[3]。本文估算准噶尔相对欧亚大陆的旋转极在(81.35°E40.57°N ),以0.2992°M a速率作逆时针旋转(见图1 )

2. 牛之俊等在《利用GP 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中的图件和分析

图2

2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显示了塔里木绕东部1033点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这样塔里木西南边界对天山的挤压作用相对最强,对应天山南缘断层调节的挤压缩短速率最大为11mma(2 ,略)。塔里木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并不能完全解释天山东西变形显著差异的原因。因为表2中最大的挤压缩短速率为17mma,该处位于塔里木盆地西侧,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南部,南侧紧邻帕米尔高原,对比图1和图2可知,其变形的直接驱动力不大可能来自塔里木的顺时针旋转,而应该与帕米尔的北向推挤有关。帕米尔高原向南距离印欧碰撞边界只有400多千米,在天山与帕米尔的相互作用中,帕米尔高原北北西向的仰冲作用占主导[1]。因此我们认为,天山东西变形差异显著的原因是由于帕米尔北向推挤和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在天山西端(75°E以西,其构造变形是由于帕米尔高原北北西向的推挤作用,而75°E以东的地区,其差异构造变形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结果。

    作者注:图2的解释,只要将板块碰撞的说法改换成兴都库什旋扭运动的说法,也是完全合理的。

    于是,我们可以将青藏高原地震构造模式图修订为图3:

图3

(2012.6.13 修订,2020.7.20 校订)

初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558-581784.html

参考文献:

杨少敏,李杰,王琪. GPS研究天山现今变形与断层活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Vol.38No.7872880

牛之俊,游新兆,杨少敏利用GP 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Vol.27,No.2,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