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俄罗斯游记(十一)红场

 追梦者5401 2020-07-20

5月29日上午,我们游览莫斯科红场。

红场既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的标志,如同天安门广场就是北京乃至中国的象征一样。红场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广场之一,可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前广场和巴黎的协和广场媲美。

红场最早曾是莫斯科城最主要的集市所在地,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1662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古俄语意为“美丽的广场”。在俄语里,红与美丽使用的是一个词,由于这里的城墙是红色的,法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就将其翻译成“红场”。一直以来,红场成为上演俄罗斯各种重大事件的舞台,最早是老百姓聚集在宣谕台前聆听沙皇颁布的新法令;之后前苏联许多经典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每逢5月1日国际劳动日和11月7日革命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现在仍是俄罗斯举行阅兵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我们在红场东侧小广场边下车。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马克思雕像。

我们步行去红场,沿途看见街对面的大歌剧院和国家杜马大厦。

走进红场北面的广场,迎面就看见矗立在国家博物馆背后的朱可夫元帅青铜雕像。这座雕像是为表彰朱可夫元帅在二次大战中为俄罗斯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时树立起来的。朱可夫元帅一身戎装,骑在高大的军马上检阅军队,他左手紧握缰绳,右手微举,目光坚定地注视前方。这情景完全还原了1945年二次大战莫斯科胜利庆典的经典场景。朱可夫元帅由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与库图佐夫、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而载入史册。

穿过两座尖顶塔楼的复活门,随着人流,我们步入红场!如同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一样,此刻一种庄严崇敬感情立即跃上我们心头:噢,这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红场!当年多少红军战士,就是在这里接受斯大林的检阅后直接奔赴前线!这就是伟大导师列宁长眠的地方!

漫步在红场,眼前的一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红场四周分布着不少著名的建筑物,我们似乎在电影、电视和画册中见过很多次。西边,克里姆林宫那高大的红墙和高耸的教堂金顶、塔楼尖顶,代表着沙皇帝国、前苏联和俄罗斯现行权力中心。城墙前,肃穆而庄重的列宁墓,令人想起十月革命那个时代许多往事。

南边,圣瓦西里大教堂那洋葱头的造型,堪称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经典。

东边,古姆国立百货商场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显示了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北边,19世纪建造的国家历史博物馆红砖大楼,极具俄罗斯鲜明风格。

红场似乎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大,它长约700米,宽约300米,面积仅天安门广场五分之一;它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竖立铺成,整个路面起伏不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令人不由地想到,我三军仪仗队在这样的路面走出整齐的正步,是多么地不容易!

我们在红场逗留了很长时间,分别以上述建筑为背景,从不同角度,拍下难忘的留影。在我们周围,有来自不同国家及地方的游客,也像我们一样,一边观赏,一边拍照。有一家人,带着小孩子来;有一群年轻人来时,一群士兵正在拍照,他们年轻英俊。游客纷纷上前,与他们合影,他们欣然答应。

我们特地来到红场南边,仔细观看华西里大教堂,看着它那这高低不一、色彩鲜艳、童话般的外观,我们不得不敬佩设计师非凡的想象力!据记载,1552年,年仅22岁的伊凡雷帝,统率15万大军一举歼灭喀山鞑靼可汗大军,为纪念这场重大的反侵略战争胜利,他下令于1555-1561年修建了这座纯俄罗斯风格的教堂。传说教堂建成后,伊凡雷帝宴请设计师,并问他还能不能设计比这更美的教堂,设计师当时喝醉了,脱口而出说“能”,当即被伊凡雷帝残忍地刺瞎了双眼,他不能容忍将来出现比这座教堂更美的建筑!

在教堂的北侧,矗立着1818年建成的俄罗斯民族英雄米宁与波扎尔斯基雕像,这是为纪念1612年他们率义军将波兰军队逐出莫斯科的功绩。看来,俄罗斯每座教堂与雕像,似乎都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件。

最后,我们去逛古姆国立百货商场。它正对着克里姆林宫,是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

走进商场,从琳琅满目的橱窗看,它像是购物中心,分为三层,由一千多间专卖店组成,既有俄罗斯特色的瓷器、工艺品、服装、百货等精品,又荟萃了各具特色的进口商品。但从它的建筑看,它更像宏伟的宫殿。站在二楼或三楼的横跨两边的铁桥上远望,长长的玻璃天窗,上下三层两旁的商店不同的装饰,给人印象深刻。据说莫斯科人结婚,红场和古姆百货是拍摄婚纱照必来的景点。根据导游的推荐,我们特地到二楼冰淇淋店,品赏了冰淇淋,确实名不虚传,是我们从来没有品味过的,且份量大,价格比国内要便宜。

从北门出来,看见那边站着几个人,外形分别像列宁、斯大林、普京,有黑人过来,用中文说“100元,100元”,我们团里有人认为100元卢布照一次合影不算贵,就去照了,但照完后交钱时,那些人说是100元人民币,方知上当,无奈只得给他们100元人民币。

5月29日上午,我们还游览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罗斯战胜法国拿破仑军队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12年下令修建的,是为了感谢救世主基督“将俄罗斯从失败中拯救出来,使她避免蒙羞”,并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俄罗斯人民。它既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它占地6805平方米,墙体通体洁白,大门上纪念拿破仑战役的雕塑,中央五个镀金洋葱头型圆顶直径25.50米、高达103米圆顶,教堂正对面是一座宽畅的大铁桥,铁桥跨越莫斯科河。站着桥上,回望大教堂,只见它金光闪闪,巍峨屹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令人震撼。

凭栏远望,左边可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塔楼和教堂;右边可看到“彼得大帝航海”雕像。

这个教堂,还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教堂于1837年开建,直到1883年5月2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冕同一天才正式竣工;1889年隆重祝圣后,全俄东正教教徒络绎不绝地赶来朝圣。1931年12月5日,在反对宗教的狂热中教堂被炸毁,原打算在此建造一座200米高的带有列宁雕像的苏维埃宫,但只盖了两层就开始倾斜而被迫停止,之后改作公共游泳池。1991年莫斯科市政府拨5亿多美元重建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作为献给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的厚礼。1995年1月7日在俄式圣诞节那天,大教堂开始重建,2000年8月19日竣工,恢复了(1931年前)救世主大教堂的本来面目。这座教堂的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俄罗斯政治、宗教历史的剧烈变迁。

(未完待续。本文附图均为作者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