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万里半夜被雨吵醒,写下这首词,如诗如画,钱钟书读后赞叹不已

 赫赫古诗词 2020-07-20

在古代的诗词中,情与景总是分不开的。在广阔浩大的视野中,包含着作者内心的澎湃与壮志,比如苏轼的那句千古佳句: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凉爽无比的几首咏雨诗,其中一首就是李商隐经典的咏雨诗——《微雨》:

唐诗中很经典的咏雨诗,虽无一雨字,却句句写雨,可谓传神之至!

文章发布之后,很多粉丝在后台留言说,唐诗中的咏雨诗虽然说经典唯美之作很多,但是宋词中的如画传世之作更是数不胜数。尤其在南宋时期,这样的咏物言志的作品更是篇篇经典。

在南宋的擅长写咏雨诗的诗人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南宋的一位“怪人”——杨万里。

因为,南宋词坛的风格似乎都有些霸气与硬气,譬如陆游的铁马冰河,辛弃疾的挑灯看剑与金戈铁马,岳飞的壮怀激烈,甚至到了女词人李清照那里都有一种“男子气概”般作人杰的豪迈。

而杨万里呢,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虽然他的诗多达万首但是如果各位读者细读一下就会知道在他的诗中我们发现不了任何与战争、沙场、纷乱等有关的字眼或含义,而又的只是世外桃源、理想唯美的意境,也许他对现实的诸多无奈是让他选择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慰藉的原因吧!

今天小赫赫就再为大家介绍一首“怪才”杨万里的一首经典的词《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在这首小令中,杨万里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将自己在梦中泛舟和最后被雨惊醒的情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也许在品读这首小令的时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仍然在耳边回响,但是杨万里的这首小令似乎将那种夏日闷热的午后以及困意十足、雨来风凉的悠然惬意之感表达到了极致,在这一方面似乎远远超出了前两首诗。

上阙“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的本意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困意来临,不知不觉间就睡着了。不一会就进入了梦境,我梦到那是西湖,荷花布满了整个湖面,我就在荷花丛中泛舟荡漾,尽管满是烟水迷雾,可是还能闻到荷花的清香。突然,梦断了,耳朵边听到了雨点敲击船篷的声音,“扑扑扑”个不停。

杨万里在词的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本来题目是要写荷花雨,可是一开始却写自己在明媚的阳光下泛舟西湖之上,赏花闻香,好不惬意。但是这跟题目好像不太相符。其实,作者这样写是更加突出了在他自己所处的庭院中的荷花之美,雨中的荷花之魅!不妨我们仔细地想一下,他所感受到的荷花香难道不是庭院中的荷花香吗?因为正是这院中池塘里的荷花才让作者于梦中想到了西湖的荷花,两者似乎没有区别。

因此在上阙中,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梦中西湖荷花之美来衬托院中池塘里荷花的美,真可谓与众不同啊!

尤其是最后的三个字“梦初惊”更是将雨点拍打荷花的声音误认为是自己泛舟的船篷被雨水敲击之声,这时似睡似醒,恍然间以为还在扁舟。一个“惊”就将当时作者的已醒未醒的那种境界,描绘得既自然又别致。

在上阙的似睡半醒之间,过了一会,诗人似乎完全离开了梦境,这才意识到,刚才那是一场梦,也才有了下半阕“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下阙的本意是说:梦醒后隔了一会才意识到,我在庭院中睡着了,细看庭院中的荷池,这场急雨敲打这着满塘的荷叶,噼里啪啦的,雨滴在荷叶的中间聚集,然后又相互散开。荷叶上的雨滴仿佛颗颗珍珠,最后还是聚在荷叶的中央,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下阙中,可谓是教科书级的景物动作描写,几个简单的动词将整首词写得活泼自由,动荡迷离,关键是杨万里在此处的比喻非常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尤其是最后一句算是满足了“强迫症”的心理。时聚时散的雨水最终还是汇集在了荷叶的中间,读者那颗躁动的心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整首诗,以动开始,以静结束,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淡定从容!在这样的动静之中,我们能感受到纯粹的艺术之美、灵动自然之美,纯粹活泼之美。

当年钱钟书先生读完此词后,对它是赞叹不已,认为这首作品通篇如诗如画,并认为这首词一般文人写不出来:

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