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章文字分享

 一个人而已o7sm 2020-07-20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篇是现在流行讲的平台思维利他和利己是一对阴阳

一切因公,其中有私;一切因私,其中有公,公私互转,是阴阳的互转,可惜的是我们经常是私也不私,公也不公

元神当家,识神退位。不尚贤是不要有分别心,恬淡自然,好不好都一样,美与丑都一样,居于中间的空无状态,后天意识心淡化,虚灵活泼之神常静不乱。没有分别心,没有向外之心,心内空空,好像纯净的天空,清澈的水。心是沉静不动的,如果有任何心思,就是在大脑皮层忙活,心灵的空间就阴云密布,一盆浑水,动荡不安。

这是入道的第一关,后天意识有一丝一毫,这个门就不给你开。

换句话说,就是甘愿为愚,一愚解千愁,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民争,争什么?有难得之货,即会有盗和机巧

觊觎心、攀缘心此起彼伏,个业造成共业,共业影响个业

治己如亨大国

五蕴衍化,哪一个又不是因见而生识神?

弱其志,强其骨:婴儿是不是很弱,但是把自己练得如婴儿般至柔,虽然至柔,如天地的大元气,却可以至强至刚,浩浩荡荡,包天地而入日月。

无知无欲,是说无“识”,无停止。欲,看似是贪婪,却也容易懈怠。

吕动宾说的:世之财物,人人爱底,一见即欲;不见可欲,人之心就乱了。我无见,我就无欲——这个“见”。很有意思,如果是远离,也只算是出世躲避;但如果是:见而不现,便是内心的功夫,着尘而不染;入色而不熏,自在。

无为这个词曾经被误导误读。我理解其实无为是,能放得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

无为这个词也曾经被误导误读。我理解其实无为是,能放得下——不为所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执一、贞一、守一的。

最后说一句,贪眼见之物——人性的矢然。马斯洛的定义有个很细微的地方,五层需求求索中,人,一定是在满足其一层后,且一定会向上一层伸手。最上层是精神满足。这个和佛家所讲的为“外物所动”,外物也即外欲,不见即为清静,只是如果控制,就非修行所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