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眼中的“非遗”之江苏篇(二)

 公司总裁 2020-07-20
吃惯了北方的非遗美食,不知道各位看官,能否适应江南的美食?今天我们继续江苏的非遗美食之旅。
黄桥烧饼制作技艺 
黄桥烧饼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黄桥烧饼制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面粉必须是中筋,强筋和弱筋却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须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变它的色泽与形状,一般有咸甜两种口味,讲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松作为馅料!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2003年荣获“中华民族小吃”的称号,2004年获“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
董糖制作技艺
如皋董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苏式糕点。产于江苏如皋。主要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饴糖为原料,经选料、熬糖、制糖芯、制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将芝麻焙炒、研磨,先分离皮仁,再焙至浅黄。火候、时间必须恰到好处,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浓郁。糖骨的熬制过程,要求保证其延展性良好,顺利成型。最后工序为将糖骨展开,均匀配以糖蕊,反复包褶,压切成型。成品为扁长方体,色白微黄,层次分明,剖面可旋状纹理,中心呈丹凤眼状;入口易化,酥松香甜,回味久长。
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
叶受和生产的糕点、炒货、野味、糖果,创业初期均属苏式。但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叶受和的第二任和第三任经理洪品基、陈葆初均为宁波人,他们把宁波糕点的特色融合进苏式糕点,使叶受和糕点成为苏式中夹有宁式,总体上仍以苏式为主。叶受和的名牌产品有:小方糕、云片糕、四色片糕(玫瑰、杏仁、松花、苔菜)、婴儿代乳糕等。30年代还有豆酥糖、芙蓉酥等。公私合营后,职工赵登太吸取了外地的制作方法,创造了'开口笑'新产品。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
常州梨膏糖是江苏的特色传统名点。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其工艺、技艺、科学而严谨,被赋予了常州地方风味和特色。其选料大多益气清火、明目补肾、清音利咽、平喘润肺的中草药组成。口感舒适、老少皆可,四季宜服。馈赠礼品。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已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遗产。常州梨膏糖的代表有常州老字号蔡天赐梨膏糖,代表人物有蔡天赐梨膏糖的四代单传传承人蔡亚刚先生等。
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
苏式糖果事产自江苏省苏州市的著名传统小吃。苏式糖果的创始人是清代采芝斋糖果店的金荫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采用植物果料、花料等原料,与麦芽糖、白砂糖精制而成。
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
“绿柳居”品牌始创于1912年。创建初期,店址位于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畔桃叶渡,垂柳依依,满目葱茏——“绿柳居”因此而得名。二楼供应经典小吃,三—五楼零点及各色包间,以经营净素、清真菜肴而著称。绿柳居美食以清雅纯净、自然环保为基础,以“鲜、嫩、烫、脆、香”五大特点名冠金陵。
马祥兴清真菜烹制技艺
马祥兴菜馆是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是全国现存清真菜馆中的“老寿星”,创建于1845年,跨越了三个世纪。马祥兴清真菜的有名,不单单是“老”,还在于它菜品烹制技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就包含“名人文化”。民国初期以经营“牛八样”清真菜为特色,20年代末,主要名菜有“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麦”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该店题写“马祥兴”匾额。国共和谈时期,周恩来应张治中邀清曾在该店用餐,主要名菜有“松鼠鱼”、“八宝葫芦鸭”、“芙蓉鸡片”等。
陆稿荐苏式卤菜制作技艺
从观东的醋坊桥走入观前,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门面就是苏州百年老店'陆稿荐'。以'酱汁肉'名扬姑苏的陆稿荐在苏州老字号中也可称老了。康熙二年(1663年),陆稿荐初创,当时是一家普通的肉铺。店主陆某将店设在苏州东中市崇真宫桥晚,专营生、熟肉。
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
卤汁豆腐干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产于江苏苏州。,采用新鲜圆柱大豆为原料,经备料、除杂、浸泡、磨浆、甩浆、煮浆、凝固、压榨、成型、油炸、卤煮、冷却、包装而成成品。

三和四美酱菜制作技艺
三和四美是江苏扬州特色传统名菜。清代时,扬州酱菜被列为宫廷御膳小菜,曾获国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解放前,扬州酱坊就有100多家,多为前店后作,家家有高招,其中尤以三和、四美为最,“四美”是清初一秀才借用《滕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之句起名,含义为鲜甜脆嫩,“三和”是酱园主人自起,含义为色香味皆佳。
淮安茶馓制作技艺


淮安茶馓是江苏省淮安地区传统名小吃,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茶馓。又有人称之为“细环饼’,是用上白精面,拉出像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状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

近期内容

吃货眼中的“非遗”之江苏篇(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