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眼中的“非遗”之天津篇

 公司总裁 2020-07-20
今天,咱们的美食非遗之旅来到了海河之畔的天津!虽然,天津和北京近在咫尺,但是,两座城市在文化上却有非常大的差异。
杨村糕干制作工艺
杨村糕干是天津市地方民间糕类小吃,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源于云片糕,是典型的运河文化的产物。采用优质大米、白糖为原料,经过浸泡、碾压、箩筛、搅拌、发酵、成形、加热等十余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成。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杨村万全堂茯苓糕干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荣获三等“佳乐”铜质奖章;2007年,杨村糕干制作工艺入选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义聚永高粮酒传统酿造技艺
义聚永玫瑰露酒传统酿造技艺
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造技艺
义聚永记烧锅历史悠久,其酿造技术源于元代的直沽烧锅,约创建于1880年。创业之初,始创人刘鑫先生充分运用大直沽的自然条件和直沽烧锅的传统酿造工艺,酿制出新一代玫瑰露酒、五加皮酒和高粱酒,使义聚永烧锅一时名声大振。
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 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位列其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1996年被中国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曾荣获国家部优金鼎奖、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标。
天津'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
耳朵眼炸糕(英文名:Erduoyan fried rice cake)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腻,是津门特产。
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
锅巴菜是天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吃,创于清光绪年间,其特点是色香味型俱佳,以大福来字号制作的最有名气。
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技艺
子火烧,为蓟州独创小吃,后流入京城。子火烧,原名子饽饽,可能相对于遵化马兰峪大饽饽(点心类的一种,为清代京东地区特色名吃之一,现已失传)而言的,虽只一字之差,但制作工艺完全不同,风味各异。因其形状如算盘子,故名子火烧。
赤土扣肉制作技艺
据史料记载“赤土扣肉”的前身源于清代御膳房的一道大菜,名为“万字扣肉”。清朝灭亡后,宫廷御厨四散流落民间,为讨生计将密不外传的扣肉秘方传于赵成林的师祖张友林用于东丽赤土村民间婚宴流水席主菜。赵成林先生将传统“万字扣肉”的制作技艺进行改良,加入天津口味的酱香型调料,在烹饪中创造了“赵成林十八道工序”,使之肥而不腻,味醇肉烂,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独流老醋,产于静海区独流镇,因此得名。独流老醋是中国汉族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
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艺
沙窝萝卜, 又称天津卫青萝卜,俗称'赛鸭梨',是天津农业名牌产品。因原产于天津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毕家村等周边村庄而得名,已有600多年种植历史。沙窝萝卜色翠绿,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间形容为'一摔掉八瓣',并且耐冬贮,素有“沙窝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之说,深得人们青睐。
天津的非遗美食,都是存在于市井之中,显得那么的接地气。而这也恰恰就是我们要做到的目的之一,将非遗挖掘、发展,从而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