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乾县“黄土乡舍”一处装满关中文化的地方

 郝景望 2020-07-20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角角落落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单说住房,无论是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农村窗明几净的新潮建筑,它们或富丽堂皇,或漂亮雅典。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环境真的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住房条件与环境好了,而我们关中农村那旧有的“胡基房”,青砖蓝瓦,大树满园的怀旧感,也因富裕起来的生活,离我们远来越远了。
人常常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失去了的,往往越发显得珍贵!
住在大都市水泥森林的楼房里,住在不见泥土、新潮的农家院子里,却不由得怀念过去乡村农家小院的宁静与纯朴:厚厚的胡基墙,冬暖夏凉。高大的树木下乘凉,悠悠的自然风,是那样的惬意。坐在石墩子上,品一壶酽茶。掏出烟袋,卷一根“纸炮”(手工卷烟的方言),或者拿旱烟锅装上一锅,美美地吃上一口。柴禾灶的大锅里,无论是熬稀饭还是炒一盘最平常的菜蔬,是那样的醇香,这些,只能在记忆里重温了,大都市的楼房里与新潮的农家院里,根本,根本找不回过去那种体验与感觉了啊!
眷恋乡村农家小院,回味过去有苦有甜的日子,也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乡愁。

——“黄土乡舍”小院里的淳朴景象

乡愁何处去寻?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录镇薛录东村的“黄土乡舍”,就是一处浓缩了关中民居建筑,收集了关中农村诸多老物件,可以让人找回那个年代的美好感觉,可以解了乡愁的地方。
能有心思修建、保存这样一处独特的景致,黄土乡舍的舍主刘鑫先生绝非一般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关中乡村风物博物馆的建造者,也是一位从骨子里崇尚文化的文化人,他对文学的顶礼膜拜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文学巨匠路遥大师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他用毛笔各抄写了一遍,《平凡的世界》他在近500人的“黄土乡舍”群里读了4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新作《背馍记》出版后,他说,这部书和黄土乡舍的风格与追求的精神世界很吻合,他在群里每天坚持朗读。他的黄土乡舍,也已成为关中文化圈的一个生活体验地与创作地......

——黄土乡舍舎主刘鑫先生和小楷《人生》片段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对马腾驰的散文,有这样的推荐语——腾驰的散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只是缺少宣传,若宣传跟上了,会弄出大的名声与影响来。我为他《背馍记》题写书名并说了这些话,也算是替他吆喝上一嗓子吧。

——一群酷爱文学的挚友们在黄土乡舍与马腾驰先生合影留念

值《背馍记》出版发行之际,刘鑫先生特邀马腾驰先生与自己的挚友们,在充满浓郁关中风情的黄土乡舍进行一次分享活动。一群酷爱文学的挚友们在黄土乡舍与马腾驰先生合影留念。

——不由得让人非常亲近的“口袋”“曲链馍”“健儿馍”陪伴着贵客马腾驰先生

马腾驰先生的散文不仅仅被网友们看好,著名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散文家阎纲老师,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等文学大家,对《背馍记》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而马腾驰先生和蔼的态度,也让文友们感到非常地亲切。马腾驰先生对黄土乡舍舍友的题字“道法自然”。

——马腾驰先生手书“道法自然”赠予黄土乡舍舎友

马腾驰先生为参加分享会的文友们亲笔签名后,文友们一个个同马腾驰先生合影留念,让心目中最贴近的关中文化记录者的身影与自己常伴。没有名人架子的马腾驰先生,他的《背馍记》与很多的文章带给了大家精神上的享受,分享会上可亲可敬的形象又珍贵地留在了合影里。

——刘鑫(右)、李军建(左)与马腾驰先生(中)合影留念

再次感谢马腾驰先生,感谢黄土乡舍的舎主刘鑫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