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建华:你不懂的最终会毁灭你

 造就Talk 2020-07-21

方建华
汇美集团董事长兼CEO
茵曼品牌创始人

出生于江西,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外贸加工行业,于1998年创办汇美集团。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发展外贸电商,2008年开设天猫旗舰店,从外贸代工转型电商品牌。方建华的人生轨迹,在8年前和不少广东的制造业老板是类似的。

但8年后的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厂商坐困愁城,忧郁于订单不再,成本上升;当线下零售店感到前路茫茫,从淘品牌到棉麻电商平台的茵曼,已挟年销售近20亿元、拥有1000余万粉丝的势头回归线下,在2016年将开出1000家线下实体店。

有机会到广州市海珠创意园走一走的人,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周边被城中村与小工厂包围的工业园区,汇美集团硬是把它变成了一个桃花源。


茵曼旗下高端品牌生活在左的办公环境则更具唐风,门口有花圃和小鱼池,推开古朴的大门,流水潺潺,场景温馨,挂在展示架与穿在模特身上的衣服,如行云流水般让人目不暇接,突然好像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办公区、产品陈列区、概念店展示区、T台区以水景小品自然连接在一起,总监办公室是自带日式枯山水风格的尖顶茅屋,种种精心设计,恍如把人带入了旧时空的衣香鬓影中。  

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线下,喜欢慢悠悠地泡着功夫茶讲商业逻辑的方建华,用近十年时间把商业江湖的风云变幻,泡成了一杯让人回味无穷的甘茗。

短短的一篇问答里,凝聚了方建华10年以来的深度思考,电商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哪些你不懂的会毁灭你?

造就:从早期的粉丝节,到两年前的时尚真人秀《女神新装》再到如今的微信号、移动直播,你似乎非常热衷于尝试各种最新的传播方式,与许多品牌老板的画风大不同,为什么?
 
方建华:因为我从来都没把自己当成一个老板,而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平凡人。另外,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移动端流量从零到占整个集团业务的80%,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你不懂的最终会毁灭你。
 
流媒体时代的目标顾客接收讯息以及社交的习惯变化很快,适应变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勇于尝试,让自己融入其中。
 
造就:你怎么看网红经济?网红带来的流量对电商意味着什么?
 
方建华:现在大多数的网红其实就像早期的淘宝创业者,她们没有供应链,没有货源优势,但能通过个人品牌把流量变现,以差价获得利润。大浪淘沙之后,网红里会有几家拥有品质优势的品牌剩下。
 
网红经济虽然是风口,但她们是个人品牌,更适合代言自己的商品,并不适合去推广别人的品牌。网红只有推广自己的商品时,才能带来持久的复购率,代言其他人品牌时,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促销效应,对于品牌长久的生命力并无帮助。
 
也就是说,网红只能成就自己,无法成就别人。


造就:过去你做出战略调整或选择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弃是什么?
 
方建华:2010年决定放弃原有的外贸业务,整个集团业务全部转向电商。但是外贸业务一年还有一两百万的利润,茵曼的业务只占公司总收入的20%左右,而且此前还亏损了两三年。如果茵曼当时没有做起来,外贸业务又被砍光了,我可能就破产了。
 
这次选择很痛,但是回头来看是对的,因为我当时就感觉到制造业的客户拓展,没有办法像电商的用户那样一日千里。
 
我还想讲的另外一种放弃是关于客户体验方面的。
 
直至现在还有很多电商对于客户退货很抗拒,但茵曼从不相信会有那么多专门无理取闹的差评顾客。甚至有些客户把衣服洗过了还要拿来退,我们也会让客服好声好气地完成退换货手续。
 
从一开始,茵曼给客服所做的培训理念就是要相信天下所有的客户都是好人,售后遇到问题,要站在客户立场,去贴心地为他们解决。

茵曼很早就实施了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对于损耗成本的容忍,可以说是放弃了一部分利润,但却为茵曼赢得了更好的顾客体验和复购率。

造就:你觉得怎样才能打造出一个能颠覆现有商业生态的团队?

方建华:竞争永远是隐藏起来的,只有你看不见的对手才是威胁。

在电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中,产品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

如今,让用户满意是平庸的表现,只有让用户尖叫,你才能凝聚到粉丝。而让用户尖叫,就必须有全新的产品设计思维。我觉得,用原有商业基因的团队,是不可能打造出颠覆现有商业生态的团队,只有大胆启用新人,才能产生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才能颠覆现有商业。

生活在左概念馆

造就:汇美集团已经拥有了茵曼、初语、生活在左三个主力品牌以及十余个风格差异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多品牌作战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方建华:最大的危机可能来自独立经营的品牌能否与整个集团产生协同效应,产生效益最大化。

我们每个品牌都是以合伙人制加入汇美集团,它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

如果说,从前的茵曼、生活在左这两个自己孵化的品牌类似特种部队,找到长尾市场的痛点一刀深入;那么现在更类似一个军团协同作战,战略、战术都要有所不同,得为每一个品牌都找到他们在市场上、在集团生态内最合适的定位。

其次是汇美希望从国内向国际市场扩张,发展合作伙伴的方式包括收购、兼并、投资参股等等;而且向海外扩张时,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设计能否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结合。以上两点都需要更仔细的考量。

造就:你觉得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方建华:老板要做的几件事就是找人、画饼分饼、抓关键环节。
 
找人的意思是要找到理念一致又适合做这件事的人。为待遇而来的人,更容易离你而去。
 
画饼的意思是你要能给予团队有激励能力的愿景,而且每个阶段的成果,你要善于与团队共享,并且在团队内做好分配。
 
抓关键环节的意思是要把最关键的流程、节点把握住,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我在汇美就是一个做战略的角色,看的永远是三至五年后的趋势。我认为在对于未来的思考上不能输。

去掉所有互联网技巧后,最本质的是什么?

造就:为什么茵曼的slogan是“棉麻艺术家”,这和你的从业经历有什么关联吗?
 
方建华:我们读书的时候穿的都是化纤衣服,尤其一到冬天,在宿舍里面脱衣服全是噼里啪啦的火星。我一直觉得,只有天然面料的衣服,才是最适合人体皮肤的。
 
在创办茵曼之前,我一直是做外贸ODM品牌代工(“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是英语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缩写),当时主要是做棉麻服饰。2008年开始做天猫的时候,我发现棉麻面料的服装很少,这是一个市场空白点。
 
当时我们找了4家广告公司帮我们想广告语,但最后我还是自己想了一个“棉麻艺术家”,因为我觉得不是穿得很怪才算艺术家,凡是勇敢做自己、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而棉麻面料是承载这种“生活中的艺术家”理念的一个好载体。
 
造就:过去5年,汇美集团面临了怎样的市场竞争形态变化?
 
方建华:在第一阶段,是和草根卖家、外贸批发商的一个竞争,那时的淘宝、天猫商户还是以大学生创业、批发市场的小卖家为主。这个时候以价格战为主。
 
到了第二阶段,淘品牌渐成气候,开始要面对开始做线上业务的国内品牌的竞争。这时候,品牌调性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第三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从淘品牌进化的线上新兴品牌、海外的快时尚品牌、国内的线下品牌、海外的线下品牌、设计师的小众品牌、专注于做海淘的经销商等等,全都进入了这个战场。这个时候,谁对粉丝经济更了解,谁就可能占上风。
 
造就:在变化这么快的竞争市场中,你有什么应对经验可以给同样从事长尾经济的同行们分享?
 
方建华:第一,要基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深耕市场,而且在保证个性化的同时还要保证品质。互联网所有技巧撇去后,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的比拼。
 
第二,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定位越大众,市场越窄;定位越窄众,市场越大。人以群分,你只要找到喜欢你的人就好,不要想着让全世界18岁到80岁的人都喜欢你。
 

造就:你们扩张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品牌进行合作?

方建华:有三个最基本标准:

  • 这个品牌能否融入汇美的时尚生态,符合个性化人群的定位。

  • 品牌创始人是一个关键,他是否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共同创业,是否有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否真正热爱这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连他自己都感动不了,只是为了赚一笔钱,又谈何感动他的顾客。

  • 品牌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如果不肯接受我们的钱,那么未来的同盟关系可能是非常脆弱的。


造就:汇美从一个线上多品牌的平台,变成一个多品牌的时尚生态,会怎样营造这个生态圈中的物种多样性?
 
方建华: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怎样让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品牌定位产生连接,而这种连接能让各种品牌为粉丝的生活方式提供各种场景式的服务,让她的生活理念在种种细节中体现。
 
在时尚生态的范畴,我们要做多种服务的延伸,比如汇美集团旗下的社群电商事业部(经营网红粉丝社群),比如针对线下粉丝开店的培训事业部,比如针对合作品牌的电商商学院。
 
在生活空间方面,我们要覆盖粉丝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从衣服衍生而来的配饰、鞋类、女包、童装。现在又在茵曼线下实体店引入了天然棉麻的家居饰品、天然材质的实木家具、母婴用品、旅行用品,客栈布置的艺术品等等。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我们有创始团队孵化、品牌合伙人加入、外部专业团队加入、意见领袖成为合伙人等各种形式,汇美提供的是一个全渠道的营销平台和供应链支持,让不同角色的人都能融入,成为汇美未来产品矩阵中的创造者。
 

造就:什么样的人对你影响比较深远?
 
方建华:过去的十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马云。2005年,阿里巴巴在广州市东方宾馆召开了广东省的第一届网商大会。

我当时已经做了10年的棉麻外贸服饰加工,坐在观众席中听他讲完了美国、韩国、日本的电子商务,讲中国的商业环境之后,我就加入了阿里巴巴的网商,后来又加入了天猫(早期的淘宝商城)。
 
可以说,没有马云的引导,就没有汇美商业模式的创新。
 
到了这两年,我一直在研究日本和美国的商业模式,山本耀司、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的故事很让我着迷。在企业做大之后,它要走向世界,跨越人文的差异,就需要在产品设计方面回归大道至简,同时又保持一直创新的激情。
 
造就:你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方建华:首先,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信任和授权,让团队去承担你的事务,而不要忙于去和你的团队博弈。其次,运动是很好的减压方式,我一周坚持快走两次,每次一万步,每个礼拜要打一次羽毛球。
 
还有就是,我每天会抽一到两个小时看书。最近我在看美国的联邦制方面的书籍,我觉得这些经验可以应用到汇美集团的合伙人制当中。
 
最重要的是,得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我的睡眠很好,从来都是5分钟内就能睡着,而且不做梦。
 

造就:你觉得怎样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静心思考?
 
方建华:拒绝诱惑,做选择性社交。很多会议或者论坛邀请,我都是拒绝的。媒体的采访也是每年限定次数。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在自己的微信号或者专栏去写下自己的商业思考,这更有助于梳理我的商业逻辑。

造就:你想象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方建华:社会的未来我不好说。我只能说,我想象自己的未来是:旅行到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我们集团的产品,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抱来养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买,但喜欢它的人就会一直在买买买。
 
比较近的未来想象是,我希望能办一场10万人同时观看的直播。(笑)

文 / WXB


#与方建华面对面#

6月25日14:00
方建华在广州·造就舞台
分享他的“共享认知”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