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太骨感?想象各种可能,创造各种改变 |造就·广州

 造就Talk 2020-07-21

1968年上映的库布里克作品《2001太空漫游》,里面预言了登月、空间站、可视电话、微波炉、IPAD、电脑下棋打败人类等等当时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如今却一一成真的科技。

如果你还在用常规的思维观察这个快速进化的不确定世界,又如何从想象未来跃升至创造未来?

如果今天做这件事情,下个月就有可能成功,这件事情一定不属于我们大多数人。

创造未来,从不是一种由投入到产出的静态转变,而是一种从蒙昧到认知、从乏力到动力的动态转变。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为什么现在做出精彩内容的媒体,反而遇到了生存难题?


因为大多数受众不是从生产内容的媒体平台上看到报道,内容的传播力和内容生产主体割裂了,内容价值无法变现。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人转向了新媒体,为什么他们要转向新媒体?


因为他们希望在割裂的内容传播力和内容生产主体之间,找到一条重新整合的路。

过去所说的“内容为王”,关键词是深入的新闻报道,但如今内容创业的关键词是连接和语境,能够打动受众的语境。


内容的内涵更宽泛了,唯有能够打动受众的内容才能形成连接。

李黎
乐视网副总裁兼内容总编辑

在7天里打造出的《牛人盛典》,一个半小时的素人晚会在5年前流量1800多万,相当于两年前《爸爸去哪儿》现象级节目的两倍流量。


《晓说》火了之后,所有的意见领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发现自己的思想是可以输出的,观众也发现自己可以在这里发现多元的文化。


《侣行》里这对素人情侣去了索马里、去了切尔诺贝利,用平民的视角去体验世界。他们结婚的时候有六国元首送去了祝福,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到全世界去演讲。


一线卫视告诉我,我制作的这些内容要在电视台播出,我还得给他们一千万;二线卫视告诉我,他们不要素人,他们要一线明星,素人对他们来说没有价值。


我决定自己来为素人做内容,坚持“用真实代替编剧”的内容走向。


其实互联网用户关注的不是你华丽的布景,而是你的内容。

吕胜
混际RemixLab创始人

建筑师习惯以一种上帝的视角看这个城市,甚至看这个世界。所以人在建筑师的世界里面是很容易变得特别渺小。


人们工作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都在变化,每个空间都不能完全由以前的方式来定义。
 

你已经无法定义一个空间是公共空间还是私密空间,因为越来越多的私密空间都在变得越来越开放,最后一切空间可能都会变成一个社交场景。


一个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一定需要新的空间,它会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变成一种高复合度的,高社交性的,高度开放的空间。


“城市即人”,是放弃上帝视角,迎接公民建筑的核心要义。

杨震
广东星海音乐厅首席录音师

听觉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没有人是音盲,我们每个人都要善用上帝赋予我们的听觉去感受情感。


你听不懂,也许只是因为你不喜欢它。


不要相信你看到的,相信你感觉到的。


音乐是人类用想象力创造的最美的听觉风景。

我在造就现场……


XY:人性的透视,直插我那脆弱的心灵。


朱金洪:今晚是听觉与视觉双重冲击,感谢。

黄霁:音乐的本性是释放人性。这对我业余学习小提琴也有帮助,感悟会深一些。

老贺:今晚从范院长那里我找到了南方传媒领袖同业的原因。看到了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传媒企业家!

Jack Mak:我在李黎讲《侣行》的那一段哭了。

CC:在此之前,对我来说,建筑就是钢筋水泥。他说完之后,我觉得,嗯,是有感情的钢筋水泥了。

何淑文:各个环节编排的很好,没有主持人,但是胜过太多主持人了。

影库:李黎是怎样把传统媒体+互联网,叠加得这么天衣无缝的?

VivienneTsi:她说的“平实感”、“去导演化”,在大制作大排场之下是一股清流。是不是跟造就的“去主持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观众感言来自造就·广州923想象力·现场群


陈伟星 | 创业,就要在反对声中坚持下来

范凌 | 千万不要让某一个边界界定自己

黄斌 | 这一路除了洪荒之力,还有什么陪我升级打怪

简里里 |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

铜雀 | 中二晚期不是病

吴旦 | 论一个当废柴的正确姿势

戴健民 | 当法律不再只是法律

苗世明 | 每个人内心中都要保有那种原生的力量

林彬 | 走20几公里路,就为了看一眼峨眉的玫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