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会正在慢性死,有啥办法能救它一命?

 造就Talk 2020-07-21

奥运会遇上大麻烦了。

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几乎无人问津,最后落入北京-张家口的囊中。

2024年夏季奥运会就只有三座城市申办,上一次这么凄凉还是1984年。

由于之前几届奥运会伴随着枪击事件、恐怖袭击和抵制浪潮,洛杉矶成为了当年唯一将申办坚持到底的城市。

而眼下,东京2020奥运会的预算超支引发了巨大的反对声浪,近期甚至有传言称,一些赛事可能不得不转移到韩国举行。

“奥运会正在缓慢地走向死亡。”美国新罗谢尔学院的体育史学家艾米·巴斯(Amy Bass)说。

近几年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数量
 
似乎只有基础设施完备的西方富裕城市,才有可能满足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这种情况可以说越来越明显了,国际奥林匹克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大卫·瓦勒钦斯基(David Wallechinsky)说。

“(作为2024年奥运会的两大热门主办地)巴黎和洛杉矶算是让国际奥委会松了一口气。这是有问题的。”他说,“未来,国际奥委会还是要找这样的城市:一上来80%的场馆都已经就位了。”

然而,即使是那些不缺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城市,比如罗马、波士顿和奥斯陆,现在也纷纷退出申办,因为国内反对声浪高涨,惧怕奥运会带来巨大的开销,比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支总计就达510亿美元。

国际奥委会已经许诺与东京合作,降低其举办成本(目前已经是原预算的四倍左右)。另外,东京还可以将一些赛事搬往韩国。

这个方案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一部分,它是国际奥委会通过的大型改革计划,旨在简化申办和举办过程。

然而批评者称,自2014年该议程宣布至今,情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如果连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都折腾得够呛,那么改革工作显然还得再加把劲。

近几年申办冬奥会的城市数量
 
这么一来,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洛杉矶——上一次在奥运会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城市。

回顾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其成功模式无非就是以民间融资为主,并利用已有设施,但在西方国家以外的城市,这些恐怕都不适用。

不过,要让各类城市都能举办奥运会,还有其他途径可循。

解决办法之一:多座城市联合主办

如果东京可以将皮划艇和赛艇等赛事挪到韩国忠州市,何不让两座城市正式分享主办权?

这将使每座城市的开支减半,还可以各自选择修建今后对自己有用的体育场馆,而不是像之前的一些主办城市那样,留下一些废弃的场地,任凭风雨侵蚀。

这类安排早已有之。

巴斯指出,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帆船项目就被放到了400公里外的萨凡纳。

这甚至超过了一些欧洲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比如伦敦和巴黎,或布鲁塞尔和阿姆斯特丹。

“这当然可行——足球界就有先例。欧洲锦标赛通常由几个国家共同主办,英联邦运动会也探索过这一途径。”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的体育史学家马修·莱维林(Matthew Llewellyn)说。

奥运会正在缓慢地走向死亡。

这样做也有缺点。

瓦勒钦斯基指出,这会稀释奥运村独特的国际氛围;莱维林则表示,要说服两个国家分享奥运会的荣耀,这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历来,各国政府都会抓住奥运会这个机会,将其作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如果这种自豪感和荣耀感要与人分享,那奥运会对各国政府来说还有没有吸引力,就不好说了。”莱维林说。

一个折衷的办法是将奥运会分摊给全国各地,而不是只在首都举办,瓦勒钦斯基说。

这样,全国上下都可以分担成本,而且,一种体育项目在哪座城市最受欢迎,就可以把场馆修到那里去。

解决办法之二:一座城市主办两届

允许一座城市举办两届奥运会——可以是连续两届,也可以时隔12或16年再举办一届。

莱维林说,这种安排绝对可以让主办城市事半功倍。

然而,一座城市连办两届的话,到第二届,新鲜感就会下降,导致门票销售减少。

但若相隔时间再久一些,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就不太好说了,瓦勒钦斯基表示。

一些人指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压垮希腊、使其金融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到2020年,再次举办已经是断不可能了,因此,一座城市举办两届应该作为可选项,而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最近几届夏季奥运会的体育相关支出
 
解决办法之三:将没有主办经验的城市拒之门外

为了举办夏季或冬季奥运会,每隔两年就换一座城市,真有这么破费的必要吗?更不用提每次建造新场馆的环境成本了,还有里约、索契等地大规模拆迁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一些人建议,干脆指定一座永久性的奥运会举办城市(考虑到历史原因,雅典乃至奥林匹亚都堪此重任),或指定几座城市,定期轮换,比如五大洲各一个。

“当初想到轮流举办奥运会,就是为了让世界各地都能接触到奥运会,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关注奥运会的人当中,近99%都已经用上了电视。”瓦勒钦斯基说。

我们大可以将希腊作为永久性的奥运会举办国,但如果要希腊承担所有成本,这就有些难办了。

一种可能是国际奥委会出钱,在希腊建造场馆——该组织2013-2016年的收入估计为56亿美元。

另外,私营部门的投资也不难到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就支付了120亿美元,买下了2014-2032年间所有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不过,考虑到里约奥运会上观众人数的减少,更加直接的投资获利方式也许更具吸引力。

国际奥委会松松手,也许就万事大吉了

这就提到了巴斯和莱维林眼中的罪魁祸首:国际奥委会本身。

“国际奥委会需要深刻反省。”巴斯说。

她认为,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太过苛刻,通过不必要的官僚制度、场馆要求和接待要求,使主办城市的成本急剧膨胀。

国际奥委会可以减少奥运比赛项目和参赛选手的数量,从而帮助主办城市降低成本,也可以拿出更多的利润与主办城市分享,莱维林说,“这样,对非西方国家来说,举办奥运会的门槛就会低很多。”

“最终还是钱说了算。”

“至于奥运遗产什么的,国际奥委会只是嘴上说说罢了。”他说,“最终还是钱说了算——它的转播权交易,以及可以为奥运会赚到多少钱。”无论采用何种解决方案,国际奥委会将来都不得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但巴斯和莱维林指出,除了1964年因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而对其禁赛之外,激进主义向来不是国际奥委会的作风。

“它是一个非常专制的机构,带有明显的右倾做派……纵观国际奥委会的历史轨迹,你会发现,它总是走在所有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后面。”莱维林说,“它从来没有轻易接受过变革和改革,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翻译:雁行

来源:QUARTZ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