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堂自救公开课:当灾难突然降临,如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造就Talk 2020-07-21

昨日凌晨成都发生5.1级地震,据报道有市民家中吊灯剧烈晃动,还有一些人戴着口罩跑出户外……

这个春节,灾难的突如其来让整个中国陷入了恐慌。

我们应该学会与风险共存,而不是陷入惊慌和悲伤。《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了,你逃得掉吗?中,讲者翟国方抛出问题说,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如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知识储备,如何自救、如何救人?

这是一堂灾害自救的普及课,时长约22分钟。

翟国方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副院长

面对灾害,我们常常追求零风险、希望能够做到“绝对防御”,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

建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学会与风险共存,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灾害对个人、社会的影响

有的上海朋友说,我们上海是非常安全的,地震、台风都不会影响我们上海,即使到了上海它会拐弯的,我们上海是一个“魔都结界”。

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是的。

按照风险学的理论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按照我们国家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来说,里面有四大类36个小类,这里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

简单来说,如果周边地区,比方说浙江、江苏发生了这36个类别的灾害,有可能影响到上海。市内、市外的综合影响,可能有72个。

还有战争。在每一个小类里面还可以细分很多的灾害风险,所以我认为上海大大小小的风险不下于一百多个。



互动话题: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与风险共存?

每周评论区,被zan最多的评论者,将获得造就送出的书籍《能力陷阱》一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