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出身贫民窟的十八岁少年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证人的证词、现场的证据都显示少年“有罪”,十二个男人组成的陪审团在旁听了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之后需要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裁定有罪,少年将会被送上“电椅”,结束他年轻的生命。 这十二个人的背景、性格各不相同,他们中有的因为天气炎热而暴躁不已,有的只想会议快点结束他好去看棒球赛,有的对贫民窟的人充满偏见;也有的聪明睿智、支持正义,有的性格友善总是充当和事佬……影片通过十二个陪审员的立场辩护,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慢慢放大,直到最后每个人都投出属于自己的没有偏见的最神圣的一票。人物的内心斗争过程复杂曲折,呈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繁复冗长的审理过程加上对少年出身贫民窟的偏见,在除了八号陪审员之外的十一个陪审员身上形成了首因效应,这十一个人认为事实再清晰不过,少年就是凶手。在第一次投票中,只有八号投了“无罪”。群体压力很快向八号袭来,众人纷纷指责八号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作为裁定会议的主持人在这时使用了暗示性的话语:“让我们听听他的解释,看看他错在了哪里。”十二号解释说,“没错好像现在是这样,我们是对的,他是错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这样,不由自主的认为群体是正确的。 脱离群体是困难的,但作为男主角的八号自信勇敢,遭到诘难之后仍然坚持立场,顶住压力,向大家说出自己的合理怀疑。 接下来再一次投票,九号站在了八号这一边。在我看来,九号是这十二个人中最聪明的人物,他在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中指出了几个关键点:老人是个跛脚,女人鼻子上有眼镜压痕,这些线索使众人形成对证人证词的合理怀疑。九号是八号说服大家的过程中最得力的助手。但在第一次投票时九号也接受了主持人“案件事实再清晰不过了”的暗示,顺从于群体。 整部影片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有善良懦弱的老好人二号和一直坚持自我、有些自负的股票经纪人四号。在第一轮大家陈述自己的投票理由时,二号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他有罪。”后来改投无罪,他也说“我就是觉得他无罪”。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坚持的信仰,总是给别人发喉糖、被三号斥责为墙头草也不敢反驳的善良懦弱的二号,是最容易被说服、发生从众的人,因为不能独立思考的他也想要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四号,是电影中最坚持自我的人,他的理智冷静让他坚持到最后,直到九号提出女人鼻子上有压痕所以女人也是近视,不可能清楚的看到是少年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时才改变立场转投无罪,“现在我有了合理怀疑。”四号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些自负傲慢,他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使他在思考事情时细致有条理,冷静又理性,这些也使得他坚持自我,不容易受到群体影响,不容易从众,不容易被说服。 一个小房间,十二个陪审员,从1:11到最后的12:0,来回总共七个回合的精彩交锋,展现了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容易让人深陷其中。伴随着最后的晴天,八号陪审员与九号陪审员相互介绍,影片完美落幕,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同时也引起我的思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从众。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