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凤山:说《穆桂英挂帅》的“二六”

 cxag 2020-07-21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 来自京剧道场 04:43

先介绍一下“西皮二六”的唱词:

“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

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

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

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

庆升平朝堂内群小并进,

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

宋王爷平日里宠信奸佞,

桂英我多年来早已寒心。

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

今日里挂帅出征叫他另选能人。”

这是在佘太君劝说她挂帅出征时,她向佘太君转述往事,表明心情的一段唱,唱时要注意到她以孙媳的身份向祖母说话,得把这种关系、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所以唱出来要平稳、不能激烈。因此全段唱腔没有大起大落。可又不能唱温了,该加强的还得加强,唱出起伏、唱出内在感情来。

这段唱不同于其它“二六”,它在普通的“三三四”的句式里,加进一个“三三三四”的句式,也夹杂着“三四三”、“三四四”的句式。这是在过去的“二六”中没有的。怎么唱才顺溜,不生硬?当初设计时,在音乐的处理上,是想了一些办法的。再加上梅先生技法精熟,每个字的轻重缓急又经过反复推敲,所以唱出来达到了理想的水平。

杜近芳

王树芳

《穆桂英挂帅》

1988年视频

这段唱从“叫板”开始就得注意把分寸掌握准确,并且要和全段唱的思想感情统一起来。当时佘太君是希望她挂帅出征的,可穆桂英要把不愿挂帅的想法申明。观点和佘太君不同,但得注意到自己的孙媳身份。不能顶撞祖母,更不能伤了家庭的感情。在“叫板”前,翻水袖、向外看、微摇头。意思是:这种矛盾如何处理呢?接着发出一声叹息:“唉”。然后转身向太君,和缓而深沉地叫道:“太君哪”!场面起“夺头”,引入“二六”。

第一句:“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只是和缓地唱出来,达到平稳、沉着就成了。

第二句:“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这句唱,由和缓、沉着,逐渐激动起来。但不能大幅度上升。在“多少前情”的“多”字上提高一些,到“少”字上,再拉下来一点儿。“前情”两个字,平着唱出去,唱出追忆的情感来。

第三、四句:“杨家将舍身忘家把社稷定,凯歌还人受恩宠我添新坟”。这是“三四四”的句式。在第三句的“舍身”两个字上拉长一些。“忘家”的后面把“把”字这个虚字带出来,只轻轻一帯就行了。然后紧连上“社稷定”。这三、四两句,是对比的句子。唱到第四句“人受恩宠”四个字上,要有气愤的感情。“我添新坟”四个字,要唱出悲愤情绪。注意是“悲愤”,而不是“悲伤”、“悲痛”。因为这时她对朝廷有不满的情绪。同时这样处理也符合穆桂英武将的身份。

第五句:“庆升平朝堂内群小并进”,继续上面的气愤情绪。

第六句:“烽烟起却又把元帅印送到杨门”,就是那个特有的“三三三四”的句式了。这中间“却又把”三个字是加进去的。为了唱起来顺溜,使观众听着感觉不硌楞,还得突出词义。在“烽烟起”后的腔尾,胡琴用了一个“小垫头”。下面的“却又把”的“却”字,在“板”上张嘴。“元帅印送到杨门”,“送到杨门”有一个小托腔,唱出“为什么又叫我们出征”的义愤来。

第七句:“宋王爷平日里宠信奸佞”,在“宠信”和“奸佞”的中间,都稍有一顿,为了把四个字都突出出来,这是“音断义不断”的手法。

第八句:“桂英我多年来早已寒心”,在“桂英我”三个字上得激动起来,随之在“多年来”三个字上转为叹息。音量渐弱,“来”字拉长半拍,在“早已寒心”四个字上小托腔,全部流露出对对杨家悲惨遭遇的嗟叹。“寒”字唱得要低沉。梅先生一向是逢“寒”必“弱”的用字方法。不论哪出戏,只要唱到“寒”字上,都用轻唱、弱音。这句唱,唱到“寒心”时,要引起太君的共鸣。

最后两句:“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今日里挂帅出征叫他另选能人”。这两句唱是向太君说明往事之后,自己表明的态度和决心。两句都要唱得比较强烈和干脆。在前一句“领兵上阵”的“上阵”两个字上叫散。接着以“散板”唱最后一句。唱到“另选能人”之前,把“叫他”两个字略微带一帯,不必用力。唱“另选能人”时得特别干脆有力,以表示出气愤和決心。这四个字唱的时候,丝毫不能拖泥带水。稍微一拖,全段唱的情绪就被破坏了。穆桂英的“决心”也就没有了。别小看这最后的四个字,很有重要性。关乎着全段唱的好坏。

李恩杰 舒展主编《梅华琴香姜凤山》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10月出版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